引短推長
【成語】:引短推長
【拼音】:yǐn duǎn tuī cháng
【解釋】:指有意不露才以形己之短,顯人之長。
【出處】:《南史·劉峻傳》:“武帝每集士的意思" href="dictscitm79x3ri1.html">文士策經史事,時範雲、沈約之徒皆引短推長,帝乃悅,加其賞賫。”
【示例】:明·李贄《讀史·曹公二首》:“況沈、謝~,僧虔禿筆自免,孝標空續《辨命》哉?”
【近義詞】:
【反義詞】:
【語法】:作謂語、定語;用於處事
【成語故事】:南朝時期,梁武帝經常召集文人談經論史,範雲、沈約等人引短推長,武帝十分高興,經常給他們賞賜。一次武帝在別人說完後要劉峻發表看法,劉峻毫不猶豫用筆寫了十多件事,切中時弊,在座的人大驚,武帝十分別滿,再也不見劉峻了
(引短推長,引短推長)
謂有意不露才以形己之短,顯人之長。
《南史·劉峻傳》:“武帝每集士的意思" href="dictscitm79x3ri1.html">文士策經史事,時範雲、沈約之徒皆引短推長,帝乃悅,加其賞賚。會策錦被事,鹹言已罄,帝試呼問峻,峻時貧悴冗散,忽請紙筆,疏十餘事,坐客皆驚,帝不覺失色。自是惡之,不復引見。”
明李贄《讀史·<曹公二首>之二》:“況沈謝引短推長,僧虔禿筆自免,孝標空續《辨命》哉?”
阅读:1442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