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漢字/字典 > 錞

錞字的筆畫:16畫;

I

duì

ㄉㄨㄟˋ

〔《廣韻》徒猥切,上賄,定。〕

〔《廣韻》徒對切,去隊,定。〕

亦作“鐓”。

1.即鐏。矛戟柄末的平底金屬套。

《詩·秦風·小戎》:“俴駟孔群,厹矛鋈錞。”

《淮南子·原道訓》:“刃犯難而錞無患者,何也?以其托於後位也。”

2.指平底針的底部。

明劉若愚《酌中誌·內臣佩服紀略》:“此所謂鐸針者,單一枚有錞,居官帽中央者是也。”

II

chún

ㄔㄨㄣˊ

〔《廣韻》常倫切,平諄,禪。〕

1.即錞於。古樂器。

《淮南子·兵略訓》:“兩軍相當,鼓錞相望。”參見“錞於”。

2.通“蹲”。蹲踞。

《山海經·西山經》:“又西二百五十裏曰騩山,是錞於西海。”

袁珂校註:“汪紱雲:‘錞猶蹲也。’錞蓋蹲字假音也。”

3.引申為依附。

《山海經·中山經》:“又北三十裏,曰嬰梁之山,上多蒼玉,錞於玄石。”

袁珂校註:“錞,汪紱釋為蹲,引申固亦有依附之義也。”

4.通“準”。依據。

漢賈誼《新書·孽產子》:“夫錞此而有安上者,殆未有也。”

孫詒讓《劄迻·賈子新書》:“錞當讀為‘準’。

《說文·土部》雲:‘埻,射臬也。讀若準。’是錞、埻、準三字聲近字通。”

5.通“淳”。淳厚,淳樸。

清顧炎武《與潘次耕書》:“今日當思中材而涉末流之戒,處錞守拙。”

III

duò

ㄉㄨㄛˋ

〔《集韻》徒臥切,去箇,定。〕

通“幬”。

覆蓋棺柩。

《禮記·喪大記》:“大夫殯以幬”漢鄭玄註:“幬,覆也……或作錞。”

阅读:991

●錞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