淤
淤字的筆畫:11畫;
I
yū
ㄩ
〔《廣韻》央居切,平魚,影。〕
〔《廣韻》依倨切,去禦,影。〕
1.水中沈澱的泥沙。
《漢書·溝洫誌》:“春夏乾燥,少水時也,故使河流遲,貯淤而稍淺。”
宋蘇軾《將往終南和子由見寄》:“下視官爵如泥淤,嗟我何為久踟躕。”
2.泥沙沖積成的地帶。
漢司馬相如《上林賦》:“出乎椒丘之闕,行乎洲淤之浦。”
宋蘇軾《河復》詩:“楚人種麥滿河淤,仰看浮槎棲古木。”
3.將含有大量淤泥的河水引入低窪地,令其沈澱以改良土壤。引申為鬱結。
馮誌《敵後武工隊》第二四章:“從大娘過於激動的表情上看,她是積淤了天大的委屈,忍受了難訴的痛苦。”參見“淤田”。
4.滯塞,不流通。參見“淤血”、“淤洳”。
5.方言。溢出。
《人民日報》1972.9.4:“鍋也冒白泡,米湯淤了一鍋臺。”
6.汙濁。
《玉篇·水部》:“淤,濁也。”參見“淤黑”。
II
yù
ㄩˋ
〔《廣韻》依倨切,去禦,影。〕
通“飫”。
阅读:1252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