血
血字的筆畫:6畫;
xuè
ㄒㄩㄝˋ
xiě
ㄒ〡ㄝˇ
〔《廣韻》呼決切,入屑,曉。〕
1.古代專指作祭品用的牲畜血。後亦泛指血液。
《易·歸妹》:“士刲羊,無血。”
漢揚雄《法言·淵騫》:“原野厭人之肉,川谷流人之血。”
《水滸傳》第二五回:“王婆當時就地下扶起武大來,見他口裏吐血,面皮蠟查也似黃了。”
魯迅《仿徨·祝福》:“她就一頭撞在香案角上,頭上碰了一個大窟窿,鮮血直流。用了兩把香灰,包上兩塊紅布還止不住血呢。”按,《說文·血部》:“血,祭所薦牲血也。”
段玉裁註:“不言人血者,為其字從皿,人血不可入於皿,故言‘祭所薦牲血’,然則人何以亦名血也,以物之名加之人。古者茹毛飲血,用血報神,因製血字,而用加之人。”
2.指因悲痛而流的淚。
《易·屯》:“乘馬班如,泣血漣如。”
《文選·李陵〈答蘇武書〉》:“天地為陵震怒,戰士為陵飲血。”
李善註:“血,即淚也。”
唐許渾《送處士武君歸章洪山居》詩:“形影無群消息沈,登聞三擊血沾襟。”
3.指有血緣關係的近親。
漢揚雄《太玄·玄錯》:“親附疏,割犯血。”
俞樾《諸子平議·揚子〈太元〉》:“血與疏對文,則血是親近之意,猶言骨肉也。”
4.指血緣,血統。
唐杜牧《感懷》詩:“誓將付孱孫,血絕然方已。”
5.指血紅色。
唐李朝威《柳毅傳》:“俄有赤龍長千餘尺,電目血舌,朱鱗火鬣。”
6.殺傷;傷害。
漢班固《封燕然山銘》:“斬溫禺以釁鼓,血屍逐以染鍔。”
唐韓愈《元和聖德詩》:“韋臯去鎮,劉闢守後。血人於牙,不肯吐口。”
7.謂鮮血塗沾。
唐韓愈《請上尊號表》:“昔者媧皇殺黑龍以濟冀州,堯誅九嬰以定下土,血兵刓刃,僅就厥功。”
《新唐書·李峴傳》:“陛下之親戚勳舊子若孫,一日皆血鈇砧,尚為仁恕哉?”參見“血刃”。
8.染。
9.比喻剛強、熱誠。
《兒女英雄傳》第八回:“要講他這種胸襟,這番舉動,就讓是個血性男子也作不來。”參見“血性”、“血誠”、“血懇”。
10.指月經。
明李時珍《本草綱目·主治二·婦人經水》:“銅鏡鼻,血閉癥瘕,伏腸絕孕。”
11.通“恤”。憂;憂慮。
《易·小畜》:“六四,有孚,血去,惕出無咎。”
陸德明釋文引馬融曰:“血,當作恤,憂也。”
高亨註:“血借為恤,憂也。惕借為逖,遠也……憂患將去,遠出可以無咎。”
《大戴禮記·少間》:“血者猶血,酒者猶酒。”
盧辯註:“血,憂色也。酒以諭樂,猶憂其可憂而樂其所樂。”
阅读:2631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