嗌
嗌字的筆畫:13畫;
I
yì
〡ˋ
〔《廣韻》伊昔切,入昔,影。〕
1.咽喉。亦指咽頭。
《穀梁傳·昭公十九年》:“﹝許世子止﹞哭泣歠饘粥,嗌不容粒,未踰年而死。”
陸德明釋文:“嗌音益,咽喉也。”
《素問·至真要大論》:“民病飲積,心痛耳聾,渾渾焞焞,嗌腫喉痹。”
《醫宗金鑒·刺灸心法要訣·周身名位骨度》“嗌”註:“嗌者,咽也,胃之繫也。”
2.喻指交通要道。
3.見“嗌喔”。
II
ài
ㄞˋ
〔《集韻》烏懈切,去卦,影。〕
1.咽喉阻塞。
《莊子·庚桑楚》:“兒子終日嗥而嗌不嗄,和之至也。”
成玄英疏:“嗌,喉塞也。”
陸德明釋文:“李音厄,謂噎也。”
唐僧鸞《苦熱行》:“行人揮汗翻成雨,口燥喉乾嗌塵土。”
清蒲松齡《聊齋誌異·霍女》:“黃驚魂離舍,嗌不能言。”
2.話語突然中斷。
《老殘遊記》第二十回:“吳二說:‘百發百中的。我已……’說到這裏,就嗌住了。”
III
wò
ㄨㄛˋ
〔《集韻》乙角切,入覺,影。〕
笑聲。參見“嗌嗌”。
阅读:1134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