熊
熊字的筆畫:14畫;
xióng
ㄒㄩㄥˊ
〔《廣韻》羽弓切,平東,匣。〕
1.獸名。頭大,四肢短而粗,形似大豬。腳掌大,能攀緣。冬多穴居,始春而出。
《詩·小雅·斯幹》:“吉夢維何?維熊維羆,維虺維蛇。”
漢馬融《長笛賦》:“寒熊振頷,特麚昏髟。”
明徐弘祖《徐霞客遊記·粵西遊日記一》:“山不甚高,而屹立扼流,有當熊勢。”
2.熊侯,古代以熊皮為飾的箭靶。
《周禮·夏官·射人》:“諸侯以四耦射二侯”漢鄭玄註:“二侯,熊豹也。”
宋張端義《貴耳集》卷下:“施宜生以賀正使來,韓子師館伴,因語《日射三十六熊賦》雲:‘雲屯八百萬騎,日射三十六熊。’……熊即侯也,非獸也。”參見“熊侯”。
3.斥罵。
菡子《泉水邊》:“他擡起頭看了我一眼,那眼色才看不起我呢,可是他沒有大聲熊我。”
《新華月報》1953年第3期:“有一次,沈竟把我叫到一邊,熊了我四個鐘頭。”
4.軟弱;無能。
《中國民間故事選·智殲邵本良》:“可他碰上楊靖宇將軍就熊了。”
陳登科《活人塘》十五:“人熊被人欺,馬熊被人騎。”
5.捉弄。
高玉寶《高玉寶》第八章:“我不如熊他一下,叫他多跑點腿,耽誤一些時間。”
6.見“熊熊”。
7.姓。
阅读:4214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