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漢字/字典 > 垂

垂字的筆畫:8畫;

chuí

ㄔㄨㄟˊ

〔《廣韻》是為切,平支,禪。〕

1.掛下;懸掛。

《詩·小雅·都人士》:“彼都人士,垂帶而厲。”

《玉臺新詠·古詩〈為焦仲卿妻作〉》:“紅羅複鬥帳,四角垂香囊。”

唐杜甫《旅夜書懷》詩:“星垂平野闊,月湧大江流。”

魏巍《東方》第四部第四章:“東屋窗前有一個遮蔭的南瓜架,垂著三四個金紅色的大瓜。”

2.伏;俯。

南朝齊謝朓《詠竹》詩:“月光疏已密,風來起復垂。”

巴金《秋》一:“他垂著頭,神情十分頹喪。”

3.用作敬詞,多用於上對下的動作。如:垂問;垂愛;垂察。

4.落下,流下。參見“垂涕”、“垂淚”。

5.留傳;流傳。

《書·微子之命》:“功加於時,德垂後裔。”

《後漢書·鄧禹傳》:“但願明公威德加於四海,禹得效其尺寸,垂功名於竹帛耳。”

宋文天祥《正氣歌》:“時窮節乃見,一一垂丹青。”如:人民英雄永垂不朽。

6.伸,展。

《莊子·田子方》:“於是無人遂登高山,履危石,臨百仞之淵,背逡巡,足二分垂在外,揖禦寇而進之。”

成玄英疏:“足垂二分在外空。”

《史記·楚世家》:“秦為大鳥,負海內而處,東面而立……膺擊韓魏,垂頭中國。”

司馬貞索隱:“垂頭,猶申頸也。言欲吞山東。”

《敦煌變文集·破魔變文》:“魔女不信世尊之言……於是世尊垂金色臂,指魔女身,三箇一時化作老母。”

蔣禮鴻通釋:“‘垂’作‘伸展’解。”

7.覆蓋;籠罩。

唐元稹《桐花》詩:“朧月上山館,紫桐垂好陰。”

唐韓愈《賀雨表》:“中使纔出於九門,陰雲已垂於四野。”

8.施與,賜予。

漢桓寬《鹽鐵論·本議》:“陛下垂大惠,哀元元之未贍,不忍暴士大夫於原野。”

晉葛洪《抱樸子·行品》:“垂惻隱於有生,恒恕己以接物者,仁人也。”

《文選·王儉〈褚淵碑文〉》:“君垂冬日之溫,臣盡秋霜之戒。”

李善註:“言君垂恩有如冬日。”

範文瀾《唐代佛教·佛教各宗派》:“一堂僧徒無不心情惶惶,五體投地,個個唱佛號,哀求垂慈悲。”

9.猶委,委置。

《墨子·尚賢下》:“是以百姓皆攸心解體,沮以為善,垂其股肱之力,而不相勞來也。”

《荀子·富國》:“垂事養民,拊循之,唲嘔之。”

俞樾《諸子平議·荀子二》:“垂猶委也……垂事養民者,委事養民也。言委置其事以養民也。”

10.隨,跟隨。

唐崔令欽《教坊記》:“坊中諸女以氣類相似,約為香火兄弟……兒郎有任宮僚者,宮忝與內人對,同日垂到內門。”

唐張鷟《朝野僉載》卷一:“幽州都督孫儉之入賊也……軍行後,幽州界內鴉鳥鴟鳶等並失,皆垂軍去。”

11.將近。

《東觀漢記·韋豹傳》:“今歲垂盡當辟,禦史意在相薦。”

宋蘇軾《祭常山神文》:“今夏麥垂登,而秋穀將槁。”

《清史稿·聖祖紀三》:“朕臨禦天下垂五十年,誠念民為邦本,政在養民。”

馮乃超《殘燭》詩:“我看著奄奄垂滅的燭火,追尋過去的褪色歡欣。”

12.旁邊。

《書·顧命》:“一人冕執戣,立於東垂;一人冕執瞿,立於西垂。”

孫星衍疏:“垂是邊,蓋堂下之邊也。”

《文選·王粲〈詠史〉》詩:“妻子當門泣,兄弟哭路垂。”

李善註:“垂,邊也。”

《新唐書·儒學傳上·陸德明》:“﹝德明﹞服巴豆劑,僵偃東壁下。

玄恕入拜床垂。”

明何景明《戰城南》詩:“猛虎嚙人,翔於山垂。”

13.通“陲”。邊疆;邊地。

《荀子·臣道》:“邊境之臣處,則疆垂不喪。”

楊倞註:“‘垂’與‘陲’同。”

《漢書·谷永傳》:“方今四夷賓服……三垂晏然,靡有兵革之警。”

《續資治通鑒·宋哲宗元符二年》:“夏人屢敗……詔許其通好,歲賜如舊。自是西垂民少安。”

14.通“甀”。小口大腹的盛水容器。

《墨子·備城門》:“城門上所鑿以救門火者,各一垂水,容三石以上。”

孫詒讓間詁引蘇時學曰:“垂,所以盛水者。”

阅读:4783

●垂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