叩
叩字的筆畫:5畫;
kòu
ㄎㄡˋ
〔《廣韻》苦後切,上厚,溪。〕
〔《集韻》丘候切,去候,溪。〕
1.敲;打。
《論語·憲問》:“以杖叩其脛。”
宋姚寬《西溪叢語》卷上:“近得一夾鏡,大鼻,叩之中虛。”
楊沫《青春之歌》第一部第七章:“老楊!你聽!隔壁又有人在叩壁。”
2.引申為攻擊。
唐韓愈《劉公墓誌銘》:“吳少誠乘環喪,引兵叩城。”參見“叩關”。
3.探問;詢問。
《論語·子罕》:“我叩其兩端而竭焉。”
南朝梁武帝《撰孔子正言竟述懷詩》:“孤陋乏多聞,獨學少擊叩。”
宋陸遊《老學庵筆記》卷十:“予幼小不能叩所出,至今悔之。”
清蒲松齡《聊齋誌異·香玉》:“生略叩生平。”
蘇曼殊《無題》詩:“水晶簾捲一燈昏,寂對河山叩國魂。”
4.指問題。
清魏源《聖武記》卷十四:“孫承宗車營陣法別為百八叩,設疑送難以詰將士,待其各自為答,皆必使士知將心,將知法意,得於心應於手也。”
5.叩頭;拜。
《儒林外史》第十一回:“前日十二,我在婁府叩節。”
清昭槤《嘯亭雜錄·滿洲跳神儀》:“主人叩畢,巫以繫馬吉帛進。”
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三七回:“﹝安老爺﹞連忙趕過去,和他膀子靠膀子的也那麽鬧了一陣,口裏卻說的是:‘還叩,還叩,還叩。’”參見“叩頭”。
6.觸及。
《新唐書·儒學傳上·蓋文達》:“於是,劉焯、劉軌思、孔穎達並以耆儒開門授業,是日悉至,而文達依經辯舉,皆諸儒意所未叩,一坐厭歎。”
7.依據。
清盧文弨《〈示兒編〉跋》:“鮑君以文屬予校訂,予以此書援引甚繁富,而刻本不精,其訛字脫句往往而是,倘謹叩平生所記憶者略為正之,慮所記憶者亦不能無失也。”
8.誠懇。
漢劉向《九嘆·逢紛》:“行叩誠而不阿兮,遂見排而逢讒。”
《廣雅·釋訓》:“叩叩,誠也。”
王念孫疏證:“《楚辭·九歎》:“行叩誠而不阿兮。”叩,亦誠也。”參見“叩叩”。
9.通“扣”。拉住;勒住。
元陳字《開平即事》詩之一:“微臣亦有河汾策,願叩剛風上帝關。”參見“叩馬”。
10.通“扣”。套住。
《封神演義》第二三回:“武吉言罷,卻將溪邊釣竿拿起,見線上叩一針而無曲。”
11.通“扣”。器物口朝下放置或覆蓋別的東西。
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七回:“那大師傅就把我推推搡搡推到那間柴炭房裏去,叩在大筐底下。”
曼晴《巧襲》:“他叩上禮帽,披上大氅。”
12.通“扣”。貼緊。
《清平山堂話本·刎頸鴛鴦會》:“著件叩身衫子。”
13.通“扣”。扣子。
元曾瑞《喜春來·相思》曲:“你殘花態那衣叩,咱減腰圍儹帶鉤。”
阅读:1763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