彜
簡體彜字的筆畫:18畫;繁體彜字筆畫:16畫。
yí
〡ˊ
〔《廣韻》以脂切,平脂,以。〕
1.古代宗廟常用禮器的總名。
《說文·糸部》:“彜,宗廟常器也。”
清龔自珍《說宗彜》:“彜者,百器之總名也。”
王國維《觀堂集林·說彜》:“尊、彜,皆禮器之總名也。”
2.專指盛酒的尊。
《爾雅·釋器》:“彜、卣、罍,器也。”
郭璞註:“皆盛酒尊,彜其總名。”
《周禮·春官·序官》:“司尊彜。”
鄭玄註:“彜,亦尊也。”
賈公彥疏:“彜亦尊者,以其同是酒器。”
孫詒讓正義:“尊與彜對文則異,散文亦通。”
3.常;常規;一成不變的法度。
《詩·大雅·烝民》:“民之秉彜,好是懿德。”
毛傳:“彜,常。”
朱熹集傳:“是乃民所執之常性,故其情無不好此美德者。”
《國語·周語中》:“天道賞善而罰淫,故凡我造國,無從非彜,無即慆淫,各守爾典,以承天休。”
韋昭註:“彜,常也。”
宋王安石《進洪範傳表》:“臣聞天下之物,小大有彜,後先有倫。”
明方孝孺《關王廟碑》:“事其在天之神以致尊慕之心而不廢,豈非出於天理民彜之正也哉?”
4.我國少數民族之一。分布於西南各省。詳“彜族”。
5.清代因避諱以“彜”代“夷”。見“彜場”、“彜猶”、“彜險”。
彜字的筆畫是:16畫
阅读:1236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