釣鼇
(釣鼇,釣鰲)
亦作“釣鰲”。
《列子·湯問》:“﹝勃海之東有五山,﹞而五山之根,無所連著,常隨潮波上下往還,不得蹔峙焉。仙聖毒之,訴之於帝。帝恐流於西極,失群聖之居,乃命禺彊使巨鼇十五舉首而戴之,叠為三番,六萬歲一交焉,五山始峙。而龍伯之國有大人,舉足不盈數步而暨五山之所,一釣而連六鼇,合負而趣歸其國,灼其骨以數焉。於是岱輿、員嶠二山流於北極,沈於大海。”後因以“釣鼇”喻抱負遠大或舉止豪邁。
唐李白《悲清秋賦》:“臨窮溟以有羨,思釣鼇於滄洲。”
南唐陳陶《渡浙江》詩:“靜寇思投筆,傷時欲釣鼇。”
宋陳巖肖《庚溪詩話》卷下:“宋景文有詩曰:‘捫虱須逢英俊士,釣鰲豈在牛蹄灣。’以小物與大為對,而語壯氣勁可嘉也。”
張素《秋風曲》:“釣鰲者誰子,中流聞前歎。”
阅读:1008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