槃礡

ok8.org > 詞典 > 槃礡

(槃礡,盤礡)

1.箕踞而坐。

《莊子·田子方》:“宋元君將畫圖……有一史後至者,儃儃然不趨,受揖不立,因之舍。公使人視之,則解衣槃礡,臝。君曰:‘可矣,是真畫者也。’”成玄英疏:“解衣箕坐,裸露赤身,曾無懼憚。”

宋王安石《虎圖》詩:“想當槃礡欲畫時,睥睨眾史如庸奴。”

2.引申為傲視。

元辛文房《唐才子傳·項斯》:“槃礡宇宙,戴薊花冠,披鶴氅,就松陰,枕白石,飲清泉,長吟細酌,凡如此三十餘年。”

3.亦作“槃薄”。盤踞地上。

《晉書·五行誌中》:“洛陽宮西宜秋裏石生地中,始高三尺,如香鑪形,後如傴人,槃薄不可掘。”

唐玄奘《大唐西域記·雞足山》:“往雞足山,山陰而上,屈盤取路,至西南岡,山峰險阻,崖徑槃薄,乃以錫扣,剖之如割,山徑既開,逐路而進。”

4.猶磅礡。高大貌。

晉郭璞《江賦》:“虎牙嵥豎以屹崒,荊門闕竦而槃礡。”

《文選·郭璞<江賦>》作“磐礡”。

李善註:“廣大貌。”

金元好問《梁父吟扇頭》:“槃礡萬古心,塊石入危坐。”

阅读:1095

●槃礡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