咧
咧字的筆畫:9畫;
I
liè
ㄌ〡ㄝˋ
〔《集韻》力櫱切,入薛,來。〕
1.鳥聲。
《集韻·入薛》:“咧、咧咧,鳥聲。”
2.通“冽”。寒貌。
《晉書·文苑傳·成公綏》:“橫鬱嗚而滔涸,咧繚眺而清昶。”按,《文選·成公綏〈嘯賦〉》作“冽”。
李善註引《字林》曰:“冽,寒貌。”一說為盛。參見張銑註。
II
liē
ㄌ〡ㄝ
見“咧咧”。
III
liě
ㄌ〡ㄝˇ
口微張,唇角向兩邊伸展。
老舍《四世同堂》五三:“曉荷回不出話來,隻咧了一下嘴。”
李劼人《死水微瀾》第五部分七:“不能咧起嘴笑,不能當著人打呵欠。”
IV
lie
˙ㄌ〡ㄝ
助詞。用法與“了”、“啦”、“哩”相似。
《紅樓夢》第二五回:“明裏不敢罷咧,暗裏也算計了。”
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六回:“雖說是同事,然而都是甚麽藩臺咧,首府咧,督署幕友咧。”徐懷中《西線軼事》:“誰想找我這麽諷刺他一下,我得考慮考慮咧。”
阅读:1424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