木
木字的筆畫:4畫;
mù
ㄇㄨˋ
〔《廣韻》莫蔔切,入屋,明。〕
1.樹,木本植物的通稱。
《詩·小雅·角弓》:“毋教猱升木,如塗塗附。”
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以若所為求若所欲,猶緣木而求魚也。”
南朝梁劉勰《文心雕龍·事類》:“山木為良匠所度,經書為文士所擇。”
唐韓愈《柳州羅池廟碑》:“大修孔子廟,城郭巷道,皆治使端正,樹以名木。”
郭沫若《我的童年》第一篇一:“在我們鄉下,榕樹每每是一二十圍的大木。”
2.泛指草木。
明馮夢龍《古今譚概·塞語·牝牡雄雌》:“五行有木而無草,則草亦可謂之木;《洪範》言‘庶草藩蕪’而不及木,則木亦可謂之草。”
3.木料,木材。
《周禮·考工記序》:“攻木之工:輪、輿、弓、廬、匠、車、梓。”
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為巨室,則必使工師求大木。”
《淮南子·主術訓》:“是故賢主之用人也,猶巧匠之制木也。”
4.特指木柱。
《史記·商君列傳》:“令既具,未布,恐民之不信,已乃立三丈之木於國都市南門,募民有能徙置北門者予十金。”
唐韓愈《故貝州司法參軍李君墓誌銘》:“屬小吏百餘人,持兵仗以出,立木而署之曰:刺史出,民有敢觀者,殺之木下。”
5.樹葉。
《文選·左思〈蜀都賦〉》:“木落南翔,冰泮北徂。”
劉逵註:“木落者,葉落也。”
北周庾信《哀江南賦》:“辭洞庭兮落木,去涔陽兮極浦。”
唐杜甫《登高》詩:“無邊落木蕭蕭下,不盡長江滾滾來。”
宋張炎《綺羅香·紅葉》詞:“萬裏飛霜,千山落木,寒艷不招春妒。”
6.指船或筏。
《易·渙》:“‘利涉大川’,乘木有功也。”
王弼註:“木者,專所以涉川也。”
高享註:“木,指船……謂其乘船渡水而有功也。”
7.棺槨。
《禮記·檀弓下》:“原壤登木。”
鄭玄註:“木,槨材也。”
《左傳·僖公二十三年》:“如是而嫁,則就木焉。”
《後漢書·耿純傳》:“純與從昆弟訢、宿、植共率宗族賓客二千餘人,老病者皆載木自隨,奉迎於育。”
李賢註:“木,謂棺也。”
清蒲松齡《聊齋誌異·樂仲》:“﹝瓊華﹞曰:‘我本散花天女,偶涉凡念,遂謫人間三十餘年,今限已滿。’遂登木自入。”
8.刑具。
《莊子·列禦寇》:“為外形者,金與木也。”
郭象註:“木謂捶楚桎梏。”
《文選·司馬遷〈報任少卿書〉》:“魏其,大將也,衣赭衣,關三木。”
李善註:“三木,在項及手足也。”參見“木索”。
9.指柝。
唐柳宗元《種樹郭橐駝傳》:“鳴鼓而聚之,擊木而召之。”
10.五行之一。
《書·洪範》:“五行:一曰水,二曰火,三曰木,四曰金,五曰土。”
漢董仲舒《春秋繁露·陰陽終始》:“至春少陽,東出就木,與之俱生。”
《南齊書·五行誌》:“木者,春生氣之始,農之本也。”
《隋書·五行誌上》:“木者東方,威儀容貌也。”參見“五行”。
11.古代八音之一。
《周禮·春官·大師》:“皆播之以八音:金、石、土、革、絲、木、匏、竹。”
唐韓愈《送孟東野序》:“金、石、絲、竹、匏、土、革、木八者,物之善鳴者也。”
明胡侍《真珠船·房庶論樂》:“上古世質,器與聲樸,後世稍變焉……木,柷敔也,貫之為板,此於世甚便。”參見“八音”。
12.質樸。
《論語·子路》:“剛、毅、木、訥,近仁。”
何晏集解引王肅曰:“木,質樸。”
13.謂拙直,不柔和。
三國魏劉劭《人物誌·九徵》:“直而不柔則木,勁而不精則力。”
14.麻木,失去知覺。
《紅樓夢》第十一回:“賈瑞聽了,身子已木了半邊。”
老舍《駱駝祥子》十五:“下到池子裏去,熱水把全身燙得有些發木。”
楊朔《三千裏江山》第三段:“姚誌蘭心都木了,回頭一望小朱,小朱臉色煞白,嘴唇沒一點血色,上唇直打顫顫。”
15.楞,發呆。
清蒲松齡《聊齋誌異·蓮花公主》:“生睹之,神情搖動,木坐凝思。”
老舍《駱駝祥子》六:“他拉著車一直奔了人和廠去。
虎姑娘屋中的燈還亮著呢。一見這個燈亮,祥子猛的木在那裏。”
柳青《創業史》第一部第二一章:“當他聽他媽說:他的傻舅奶透露他舅爺正為生祿家可能退組而難受著的時候,偏分頭簡直木了。”
鄧友梅《拂曉就要進攻》:“連長突然把話停住了,張著嘴木在那裏。”
16.呆笨。
魯迅《書信集·致曹聚仁》:“看起來,就是中學卒業生,或大學生,也未必看得懂《濤聲》罷,近來的學生,好像‘木’的頗多了。”如:木頭木腦。
17.木本的。參見“木芙蓉”、“木棉”。
18.木製的。參見“木鳶”、“木劍”。
19.見“木星”。
20.姓。
晉有木華。
阅读:4213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