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情
1.互相交流情況或感情。
《文選·張衡<東京賦>》:“上下通情,式宴且盤。”
薛綜註:“言君情通於下,臣情達於上,故能安國家,而君臣歡樂也。”
《後漢書·烏桓傳》:“其嫁娶則先略女通情,或半歲百日,然後送牛馬羊畜,以為娉幣。”
宋周煇《清波雜誌》卷四:“四六應用,所貴翦裁,或屬筆於人,有未然,則當通情商確。”
2.特指通男女間的情意。
《天雨花》第十四回:“怎敢這樣來大膽?與主人姬妾暗通情!禮義廉恥歸何處?”
3.傳遞消息或情況。
《三國誌·魏誌·董卓傳》:“卓聞之,以為毖瓊等通情賣己,皆斬之。”
《初刻拍案驚奇》卷十二:“所以叫奶娘通情,說與他了,約他今夜以擲瓦為信,開門從他私奔。”
章炳麟《駁康有為論革命書》:“始孫文倡義於廣州,長素嘗遣陳千秋、林奎往,密與通情。”
4.通達人情。
《西遊記》第七二回:“八戒道:‘師兄好不通情!師父在馬上坐得睏了,也讓他下來關關風是。’”
《詩刊》1977年第2期:“嚴格通情俾眾服,更生自立遍球栽。”
5.通常的情理。
清李漁《閑情偶寄·詞曲上·音律》:“貴遠賤近,慕古薄今,天下之通情也。”
清張德彜《隨使法國記·馬賽波爾多紀事》:“以此見父母愛子,天下通情,但不知子念父母否?”
阅读:1240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