熨
熨字的筆畫:15畫;
I
yùn
ㄩㄣˋ
〔《廣韻》紆物切,入物,影。〕
“尉”的今字。
1.用熨鬥之類燙平衣物。
《南史·何敬容傳》:“衣裳不整,伏床熨之。”
宋蘇軾《四時詞》之三:“象床素手熨寒衣,爍爍風燈動華屋。”
《紅樓夢》第二八回:“那塊綢子角兒還不好呢,再熨熨罷。”
楊沫《青春之歌》第二部第二六章:“大姐回過頭來向江華示意,於是江華順手拿起床上的一叠洗熨好了的衣服,慢慢地、不慌不忙地向門外走去。”
2.燙平的。
宋範成大《晚步吳故城下》詩:“醉紅匝地斜曛暖,熨練涵空漲水寒。”
清王士禛《牛渚望青山》詩:“峰色如橫黛,江光似熨羅。”
3.燙烙;烘烤。
晉陶潛《搜神後記》卷四:“鄭茂病亡,殯殮訖,未得葬。忽然婦及家人夢茂雲:‘己未應死,偶悶絕爾,可開棺出我,燒車釭以熨頭頂。’如言乃活。”
明沈周《石田雜記》:“砟糞箕環於樹上,砟下便熨彎,若停久則性硬多爆折。”
《人民文學》1981年第8期:“那不是蚊蟲的叮咬,不是陽光的灼射,而像是一股比體溫略高的熱力在烙熨。”
4.按壓使平直。
宋葉□《愛日齋叢鈔》卷二:“晏元獻公凡書簡首尾空紙皆手翦熨,置幾案以備用。”
周立波《艾嫂子》:“把茶盤擱下,劉艾珍坐在一把小竹椅子上,斜對著我們,用手熨一熨微捲的衣角。”
5.指施加壓力使人轉變、順從。
清李漁《蜃中樓·龍戰》:“當初是令姪女執拗,不肯與小兒成親,故此罰他牧羊,是要熨他性子的。”
6.按揉;撫摩。
沙汀《困獸記》五:“‘好幾天沒有刮臉了呢!’他忽然自言自語,用手掌熨了熨臉和下巴。”
7.緊貼。
南朝宋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惑溺》:“荀奉倩與婦至篤,冬月婦病熱,乃出中庭,自取冷,還以身熨之。”
明湯顯祖《牡丹亭·硬拷》:“我為他偎熨的體酥融,我為他洗發的神清瑩。”
茅盾《霜葉紅似二月花》四:“她……忽然把那玳瑁貓抱起來,熨在胸前,就像抱了一個嬰兒。”
8.使感到涼爽或寒冷。參見“熨手”、“熨齒”。
9.熨鬥。
《太平禦覽》卷七一二引漢服虔《通俗文》:“火鬥曰熨。”
II
wèi
ㄨㄟˋ
〔《廣韻》於胃切,去未,影。〕
熱敷。中醫一種外科療法。
《韓非子·喻老》:“病在腠理,湯熨之所及也。”
《史記·扁鵲倉公列傳》:“有閒,太子蘇,乃使子豹為五分之熨,以八減之齊和煮之,以更熨兩脅下。”
司馬貞索隱:“言五分之熨者,謂熨之令溫暖之氣入五分也。”
《東觀漢記·鄧訓傳》:“巡曰:‘冀得火以熨背。’”宋王安石《寄吳氏女子》詩:“而吾與汝母,湯熨幸小停。”參見“熨法”。
阅读:1689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