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匱
(金匱,金匱)
亦作“金櫃”。亦作“金鐀”。
1.銅製的櫃。古時用以收藏文獻或文物。
漢賈誼《新書·胎教》:“胎教之道,書之玉版,藏之金櫃,置之宗廟,以為後世戒。”
《漢書·晁錯傳》:“陛下之德厚而得賢佐,皆有司之所覽,刻於玉版,藏於金匱,歷之春秋,紀之後世,為帝者祖宗。”
晉王隱《晉書·瑞異記》:“甘卓家金匱鳴,聲似槌鏡,清而悲。”
清龔自珍《己亥雜詩》之十二:“他年金鐀如搜采,來叩空山夜雨門。”
孫犁《<秀露集>後記》:“金櫃之藏,不必永存;流落村野,不必永失。”
2.引申謂傳之久遠。
《漢書·外戚傳下·孝成趙皇後》:“愚臣既不能深援安危,定金匱之計;又不知推演聖德,述先帝之誌。”
顏師古註:“金匱,言長久之法可藏於金匱石室者也。”
3.借指藏書。
章炳麟《訄書·序種姓下》:“李善長、宋濂、王褘並起自蒿萊,不睹金匱,古學廢秏,而姓氏失其律度,茲無謫焉。”
4.比喻博學。
清李鬥《揚州畫舫錄·草河錄上》:“先生以金匱之才,歷石渠之選。”
5.相士術語。謂富貴之相。
唐馬總《意林·物理論》:“三亭九侯,定於一尺之面;愚智勇怯,形於一寸之目;天倉、金匱以別貧富貴賤。”
阅读:1289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