負屈啣冤
(負屈啣冤,負屈銜冤)
遭受冤屈。
宋羅燁《醉翁談錄·小說開闢》:“說忠臣負屈啣冤,鐵心腸也須下淚。”
元無名氏《合同文字》第三摺:“可憐劉安住負屈啣冤,須不是李社長教唆為務。”
《金瓶梅詞話》第九回:“你看若是負屈啣冤,被人害了,托夢與我,兄弟替你報冤雪恨。”亦作“負屈銜冤”、“負屈含冤”元武漢臣《生金閣》第三摺:“你有甚麽負屈銜冤的事,你且回城隍廟中去,到晚間我與你作主。”
《水滸傳》第八回:“林沖告道:‘恩相明鏡,念林沖負屈銜冤。小人雖是粗鹵的軍漢,頗識些法度,如何敢擅入節堂?’”
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二五回:“我見父親負屈含冤,都因我的婚姻而起,我從那日便打了個終身守誌永遠不出閨門的主意。”
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二六章:“按院根據片面之辭,上疏彈劾,將弟革去舉人,下入獄中。弟負屈含冤,百口莫辯。”
阅读:1212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