鄉曲

ok8.org > 詞典 > 鄉曲

(鄉曲,鄉曲)

1.古代居民組織的基層單位。

銀雀山漢墓竹簡《孫臏兵法·官一》:“制卒以州閭,授正以鄉曲。”

《莊子·胠篋》:“闔四竟之內,所以立宗廟社稷,治邑、屋、州、閭、鄉曲者,曷嘗不法聖人哉?”王先謙集解引《司馬法》:“五州為鄉。”又引鄭玄曰:“二千五百家為州,萬二千五百家為鄉。”

2.家鄉,故裏。

《戰國策·秦策一》:“賣僕妾售乎閭巷者,良僕妾也;出婦嫁鄉曲者,良婦也。”

漢司馬遷《報任少卿書》:“僕少負不羈之才,長無鄉曲之譽。”

宋周煇《清波別誌》卷中:“強嘗丞溧陽,名與鄉曲俱失之。”

梁啟超《保教非所以尊孔論》:“中國人之入耶教者,亦有兩種類:一曰真信教者,二曰利用外國教士以抗官吏武斷鄉曲者。”

3.鄉親;同鄉。指人。

《三國誌·吳誌·孫靜傳》:“堅始舉事,靜糾合鄉曲及宗室五六百人,以為保障。”

唐盧照鄰《益州至真觀主黎君碑》:“鄉曲爭持錢帛,競施珍寶。”

清梁章鉅《退庵隨筆·家禮二》:“與其得直於有司,不如兩平於鄉曲之為愈也。”

4.謂居裏或籍貫相同。

《太平廣記》卷一六六引唐牛肅《紀聞·吳保安》:“側聞吾子之急人之憂,不遺鄉曲之情。”

宋王明清《玉照新誌》卷三:“常名立,汝陰人,與家中有鄉曲之舊。”

《警世通言·範鰍兒雙鏡重圓》:“韓元帥部下將士都是北人,語言相合,豈無鄉曲之情。”

5.偏僻的村野。

《荀子·非相》:“今世俗之亂君,鄉曲之儇子,莫不美麗姚冶。”

《北齊書·文襄帝紀》:“僕鄉曲布衣,本乖藝用,出身為國,綿歷二紀。”

清錢泳《履園叢話·惡俗·出會》:“城市之民,俱有其業;鄉曲之民,各有其事。”

魯迅《中國小說史略》第二十篇:“所舉佳篇,復多鄙倍,如鄉曲學究之為。”

6.指村野鄙陋之人。

唐李端《贈道士》詩:“懶說歲年齊絳老,甘為鄉曲號涪翁。”

清百一居士《壺天錄》卷上:“誠以芻蕘之言,雖出自鄉曲,而聽一言之是非,可覘政治之得失。”

章炳麟《駁中國用萬國新語說》:“若其自尊鄉曲,以一己所聞知為最普通者……實乃與裏巷嗇夫同其傖陋。”

阅读:1093

●鄉曲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