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露
(發露,發露)
1.顯示;流露。
漢王粲《神女賦》:“稱詩表誌,安氣和聲。探懷授心,發露幽情。”
《南史·焦度傳》:“度於城樓上肆言罵辱攸之,至自發露形體穢辱之,故攸之怒,改計攻城。”
《朱子語類》卷七十:“初六是那小人欲為惡而未發露之時。”
明黃綰《明道編》卷二:“凡人之學,有之必欲發露,故以能默為難。”
魯迅《且介亭雜文·說“面子”》:“這類脾氣,是‘紳商’也不免發露的:袁世凱將要稱帝的時候,有人以列名於勸進表中為‘有面子’。”
2.揭露。
《後漢書·陳忠傳》:“是以盜發之家,不敢申告,鄰舍比裏,共相壓迮,或出私財,以償所亡。其大章著不可掩者,乃肯發露。”
宋範仲淹《再奏雪張亢》:“其張亢所奏二事,若未有發露,乃是自首。”
魯迅《華蓋集·通訊二》:“要救正這些,也隻好先行發露各樣的劣點,撕下那好看的假面具來。”
3.指被揭露。
清王士禛《居易續談》:“夫魏忠賢者……至崇禎初年,罪狀發露,押往祖陵,潛行自盡,磔屍河閒。”
阅读:926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