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漢字/字典 > 袷

袷字的筆畫:11畫;

I

jiá

ㄐ〡ㄚˊ

〔《廣韻》古洽切,入洽,見。〕

亦作“帢”。

1.夾衣。

《漢書·匈奴傳上》:“服繡袷綺衣。”

顏師古註:“袷者,衣無絮也,繡袷綺衣,以繡為表,以綺為裏也。”

宋王安石《次韻平甫善唐公自契丹歸》:“留犁撓酒得戎心,繡袷通歡歲月深。”

清黃軒祖《遊梁瑣記·劍術》:“明日又鬥,正酣際,一白袷少年仗劍來助翁。”

2.次,副貳。參見“袷輅”。

3.猶襯。在裡面托上層。

《南齊書·東昏侯紀》:“翳中帷帳及步障,皆袷以綠紅錦。”

4.衣衿。

II

jié

ㄐ〡ㄝˊ

〔《廣韻》居怯切,入業,見。〕

古時交叠於胸前的衣領。

《禮記·深衣》:“曲袷如矩以應方。”

鄭玄註:“袷,交領也。古者方領,如今小兒衣領。”

《禮記·玉藻》:“深衣三袪……袷二寸。”

鄭玄註:“曲領也。”

章炳麟《訄書·解辮髮》:“歐羅巴者,在漢則近大秦,與天毒同柢,其衣雖迮小,方袷直下,猶近古之端衣。”

錢玄《三禮名物通釋·衣服·衣裳》:“連於領者曰襟。襟有二式:一曰交領,亦稱袷,今稱旁襟;一曰直領,今稱對襟……交領又分兩式:一種左襟自領口斜直而下;另一種左襟在領口曲折作方形,《曲禮》所謂‘曲袷如矩’者,故稱曲領或方領也。”

III

qiā

ㄑ〡ㄚ

見“袷袢”。

阅读:1454

●袷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