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漢字/字典 > 敦

敦字的筆畫:12畫;

I

dūn

ㄉㄨㄣ

〔《廣韻》都昆切,平魂,端。〕

1.厚重;篤實。

《易·艮》:“敦艮,吉。”

孔穎達疏:“敦,厚也……在上能用敦厚以自止,不陷非妄,宜其吉也。”

程頤傳:“敦,篤實也。”

晉葛洪《抱樸子·審舉》:“務寬含垢之政,可以蒞敦禦樸,而不可以拯衰弊之變也。”

宋王安石《賀留守侍中啟》:“高風所洎,薄俗以敦,。”

2.指使敦厚篤實。

晉陶潛《辛醜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塗口》詩:“詩書敦宿好,林園無世情。”

《元典章·禮部六·孝節》:“義夫節婦,旌表門閭,本為激厲薄俗以敦風化。”

歐陽予倩《屏風後》:“要維持社會的風化應當先敦自己的品行。”

3.恭謹。參見“敦授”。

4.親密;和睦。

銀雀山漢墓竹簡《孫臏兵法·善者》:“故善者制險量阻,敦三軍,利屈伸。”

明袁宏道《王氏兩節婦傳》:“夫拮據勤家、與夫事姑、相夫訓子敦族之類,恆婦人之有知識者皆能之。”

5.厚實。

6.大;多;深。

《逸周書·小明武》:“上困下騰,戎遷其野,敦行王法,濟用金鼓。”

朱右曾校釋:“敦,大也。”

《荀子·儒效》:“知之而不行,雖敦必困。”

楊倞註:“茍不能行,雖所知多厚,必至困躓也。”

南朝宋謝靈運《入彭蠡湖口》詩:“徒作千裏曲,絃絕念彌敦。”

宋曾鞏《代書寄趙宏》詩:“從來萬事固已拙,況乃病敦顏不少。”

7.盛,茂盛。參見“敦牂”。

8.崇尚,註重。

《左傳·僖公二十七年》:“說禮、樂而敦《詩》《書》。”

孔穎達疏:“說,謂愛樂之;敦,謂厚重之。”

晉張悛《為吳令謝詢求為諸孫置守冢人表》:“故三王敦繼絕之德,《春秋》貴柔服之義。”

《資治通鑒·唐太宗貞觀二年》:“上遣杜如晦等諭旨曰:‘匹夫猶敦然諾,奈何既許朕而復悔之!’”胡三省註:“敦然諾,猶重然諾也。”

清顧炎武《菇中隨筆》:“士敦操尚,鄉恥輕薄。”

孫犁《秀露集·讀〈蒲柳人家〉》:“紹棠敦於舊誼,每有新作,總是熱情告我,希望看看。”

9.勤勉。

《管子·君臣上》:“上惠其道,下敦其業。”

《史記·蒙恬列傳》:“帝以高(趙高)之敦於事也,赦之,復其官爵。”

唐獨孤及《唐故開府楊公遺愛碑頌》:“人人得敦其業而厚其生。”

10.勸勉;勉勵。

《漢書·揚雄傳上》:“敦眾神使式道兮,奮六經以攄頌。”

顏師古註:“敦,勉也。”

宋林逋《知縣李大博得替》詩:“弦歌敦雅俗,桃李譪春榮。”

11.督促。

《易·復》:“敦復,無悔。”

高亨註:“敦本督責促迫之義。”

《孟子·公孫醜下》:“前日不知虞之不肖,使虞敦匠事。”

朱熹集註:“充虞,孟子弟子,嘗董治作棺之事。”

《新唐書·李光弼傳》:“光弼敦陣徐行,趨東京。”

12.俗稱雞去勢為“敦”。

13.猶頓。把東西使勁地放下。

金董解元《西廂記諸宮調》卷四:“自埋怨,自失笑,自解歎,自敦搠。”

元關漢卿《蝴蝶夢》第四摺:“空教我哭啼啼自敦自摔,百般地喚不回來。”

《醒世姻緣傳》第七七回:“素姐為不叫他往皇姑寺去,從此敦葫蘆掙馬杓發作。”

14.猶殿。在最後。

《逸周書·武順》:“一卒居前曰開,一卒居後曰敦,左右一卒曰閭,四卒成衛曰伯。”

盧文弨註:“敦,猶殿。軍後曰殿。”

15.姓。

春秋時衛有敦洽。

II

duī

ㄉㄨㄟ

〔《廣韻》都回切,平灰,端。〕

1.治理,管理。

《詩·魯頌·閟宮》:“敦商之旅,克鹹厥功。”

鄭玄箋:“敦,治;旅,眾……武王克殷而治商之臣民。”

2.投擲;捶擊。

《淮南子·兵略訓》:“敦六博,投高壺。”

劉文典集解引王念孫曰:“敦,亦投也。敦,音都回反。”

元關漢卿《哭存孝》第二摺:“詞未盡將他來罵,口未落便拳敦。”

3.獨處貌。

《詩·豳風·東山》:“敦彼獨宿,亦在車下。”

鄭玄箋:“敦敦然獨宿於車下。”

朱熹集傳:“敦,獨處不移之貌。”

4.比試。

《莊子·說劍》:“王曰:‘今日試使士敦劍。’”郭慶藩集釋引郭嵩燾曰:“敦劍即治劍之意。

《說文》:‘敦,怒也;一曰,誰何也。’誰何猶言莫我何。亦即兩相比較之意。”

III

duì

ㄉㄨㄟˋ

〔《集韻》都內切,去隊,端。〕

1.古代食器。用以盛黍、稷、稻、粱等。形狀較多。一般為三短足,圓腹,二環耳,有蓋。圈足的敦,蓋上多有提柄。流行於春秋戰國時期。

《禮記·明堂位》:“有虞氏之兩敦,夏後氏之四連。”

鄭玄註:“皆黍稷器。”

陸德明釋文:“敦音對,又都雷反。”

《儀禮·士喪禮》:“敦啟會面足,序出如入。”

鄭玄註:“敦有足,則敦之形如今酒敦。”

《隋書·禮儀誌二》:“薦粢盛為六飯:粳以敦,稻以牟,黃粱以簠,白粱以簋,黍以瑚,粢以璉。”

清方薰《山靜居詩話》:“敦羅槃列,豆進籩加。”

2.指形制較大的酒器。

元關漢卿《五侯宴》第三摺:“蘿蔔蘸生醬,村酒大碗敦。唱會花桑樹,吃的醉醺醺。”

3.通“憝”。怨恨,怨怒。

《荀子·議兵》:“有離俗不順其上,則百姓莫不敦惡,莫不毒孽。”

王先謙集解引王念孫曰:“《說文》:‘憝,怨也。’《廣雅》:‘憝,惡也。’……本篇之敦惡與毒孽對文,《禮論篇》之敦惡與喜樂哀痛對文,則敦不得訓為厚,亦不得讀為困頓之頓也。

盧引《方言》:‘諄,憎所疾也。

宋魯凡相惡謂之諄憎。’諄與敦亦聲之轉。”

明馮惟敏《折桂令·嘲友人下第乘獨輪車》曲之一:“踡的個腿偎腮軟癱做一朵,敦的個手搥胸世不得通活。”

IV

dùn

ㄉㄨㄣˋ

〔《廣韻》都困切,去慁,端。〕

1.豎。

《莊子·列禦寇》:“伯昏瞀人北面而立,敦杖蹙之乎頤。”

成玄英疏:“敦,豎也,以杖柱頤。”

陸德明釋文:“敦,音頓。

司馬雲:‘豎也’。”

2.同“墩”。土堆。

《文選·班固〈答賓戲〉》:“今吾子處皇代而論戰國,曜所聞而疑所覿,欲從堥敦而度高乎泰山,懷氿濫而測深乎重淵,亦未至也。”

李善註:“敦音頓,頓丘也。

服虔曰:‘敦,音頓,頓丘也。’應劭曰:‘《爾雅》曰:前高,堥丘;如覆敦者,敦丘。’”李周翰註:“堥、敦,小丘也。”

3.指形狀似土堆的東西。

元關漢卿《五侯宴》第三摺:“舞會村田樂,困來坐草敦。”

V

dùn

ㄉㄨㄣˋ

〔《集韻》杜本切,上混,定。〕

見“渾敦”、“敦然”。

VI

tún

ㄊㄨㄣˊ

〔《集韻》徒渾切,平魂,定。〕

通“屯”。

1.布陳,屯聚。

《詩·大雅·常武》:“鋪敦淮濆,仍執醜虜。”

鄭玄箋:“敦,當作屯……陳屯其兵於淮水大防之上以臨敵。”

《漢書·禮樂誌》:“神之斿,過天門,車千乘,敦昆侖。”

顏師古註:“敦讀曰屯。屯,聚也。”

漢袁康《越絕書·外傳記越地傳》:“浙江南路西城者,範蠡敦兵城也。”

2.古時軍伍編制單位。參見“敦長”。

VII

tuán

ㄊㄨㄢˊ

〔《廣韻》度官切,平桓,定。〕

1.聚攏貌。

《詩·大雅·行葦》:“敦彼行葦,牛羊勿踐履。”

毛傳:“敦,聚貌。”

孔穎達疏:“《周禮》以葦好叢生而謂之叢物,故言‘敦,聚貌。’”

2.謂聚攏。

宋王禹偁《酬種放徵君》詩:“人傳到遷客,面目敦慚怍。”

3.通“團”。圓形。參見“敦瓜”。

VIII

diāo

ㄉ〡ㄠ

〔《集韻》丁聊切,平蕭,端。〕

通“雕”。

雕畫,文飾。參見“敦弓”、“敦琢”。

IX

dào

ㄉㄠˋ

〔《集韻》大到切,去號,定。〕

覆蓋。

《周禮·春官·司幾筵》:“每敦一幾。”

鄭玄註:“敦,讀曰燾。燾,覆也。”

陸德明釋文:“敦音道。”

阅读:2177

●敦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