颼颼
(颼颼,颼颼)
1.象聲詞。形容風聲雨聲。
《藝文類聚》卷一引漢趙壹《迅風賦》:“啾啾颼颼,吟嘯相求。”
宋章麗貞《長相思》詞:“風颼颼,雨颼颼,萬裏歸人空白頭,南冠泣楚囚。”
朱自清《一封信》:“我於是曾好幾次爬到北固山的頂上,去領略那颼颼的高風。”
2.象聲詞。形容很快通過的聲音。
元秦簡夫《趙禮讓肥》第二摺:“璫璫的幾聲鑼響,颼颼的幾聲胡哨。”
《水滸傳》第七回:“智深接過來,颼颼的使動,渾身上下,沒半點兒參差。”
楊朔《黃海日出處》:“一時兒颼颼跳起幾尾銀光閃閃的大魚,一時兒波浪上湧起一座小山。”
3.陰冷貌。
唐杜甫《積草嶺》詩:“颼颼林響交,慘慘石狀變。”
仇兆鰲註:“颼颼、慘慘,皆形容積陰也。”
金元好問《遊龍山》詩:“石門無風白日靜,自是林響寒颼颼。”
冀化《百畝旱坪清水流》詩:“涼涼清水順水流,甜甜清水滾下喉;順手流啊滾下喉,身上心裏涼颼颼。”
4.蕭颯、衰敗貌。
元本高明《琵琶記·五娘尋夫上路》:“隻畫得他髮颼颼,和那衣衫敝垢。”
明沈鯨《雙珠記·賣兒繫珠》:“誰道陶朱致產,為奔塵兩鬢颼颼。”
阅读:1687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