興言
(興言,興言)
1.語助詞。
《詩·小雅·小明》:“念彼共人,興言出宿。”
馬瑞辰通釋:“興言猶雲薄言,皆語詞也。”
《隋書·高祖紀下》:“但四海百姓,衣食不豐,教化政刑,猶未盡善,興言念此,唯以留恨。”
唐劉肅《大唐新語·極諫》引唐睿宗詔:“蘇安恒文學立身,鯁直成操……奄從非命,興言軫悼,用惻於懷,可贈諫議大夫。”
宋王禹偁《讓西京留守表》之三:“且三千貫恩俸金,數百家之賦調,奪其膏血,奉此衰殘。雖曰優臣以恩,乃是速臣之死,興言及此,茍活何為。”
清黃宗羲《移史館熊公雨殷行狀》:“督師不能用將,何名督師。興言及此,督將之肉其足食乎!”
2.指告諭。
晉左思《魏都賦》:“聖武興言,將曜威靈。”
南朝宋顏延之《赭白馬賦》:“王於興言,闡肄威稜。”
南朝梁沈約《奏彈王源》:“陛下所以負扆興言,思清敝俗者也。”
3.心有所感,而發之於言。
晉陸雲《答兄機》詩:“銜思戀行邁,興言在臨觴。”
明楊慎《聖泉篇贈韓石溪》詩:“荒塗欣良會,興言遂成篇。”
阅读:1192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