湯湯

ok8.org > 詞典 > 湯湯

(湯湯,湯湯)

I

動蕩。湯,通“蕩”。

明宋濂《凝道記·終胥符》:“今四海湯湯,未知所底定,先生之轍跡將安之乎?”

II

1.水流盛大貌。

《書·堯典》:“湯湯洪水方割,蕩蕩懷山襄陵,浩浩滔天。”

孔傳:“湯湯,流貌。”

《詩·衛風·氓》:“淇水湯湯,漸車帷裳。”

毛傳:“湯湯,水盛貌。”

《後漢書·班彪傳》:“迺流辟雍,辟雍湯湯。”

明陶宗儀《輟耕錄·敘畫》:“畫水,湯湯若動,使觀者有浩然之氣。”

吳伯簫《北極星·歌聲》:“東邊是流水湯湯的延河,隔河是清涼山。”

2.廣大貌;浩茫貌。

南朝梁沈約《梁鼓吹曲·木紀謝》:“仁蕩蕩,義湯湯。”

南朝梁江淹《待罪江南思北歸賦》:“心湯湯而誰告?魄寂寂而何語?”唐陳子昂《春臺引》:“感傷春兮!生碧草之油油,懷宇宙以湯湯。”

宋葉適《治勢》:“故其勢之至也,湯湯然而莫能遏。”

3.疾去貌。

《楚辭·東方朔<七諫·自悲>》:“徐風至而徘徊兮,疾風過之湯湯。”

王逸註:“風為號令,言君命寬則風舒,風舒則己徘徊而有還誌也;令急風疾,則己惶遽欲急去也。”

4.流暢貌。

《醒世姻緣傳》第三三回:“別人拿上書去,湯湯的背了,號上書,正了字,好不省事。”

5.流水聲。

宋王禹偁《潘閬詠潮圖贊》:“吳山未泐,浙江未枯,湯湯潮聲,與詩名俱。”

宋範成大《初發太城留別田父》詩:“流渠湯湯聲滿野,今年醉飽雞豚社。”

沈從文《從文自傳·辰州》:“不過這船艙裏艙板也沒有,上面鋪的隻是一些稀稀的竹格子,船搖動時,就聽到艙底積水湯湯的流動,到夜裏怎麽睡覺?”

阅读:2184

●湯湯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