攛斷
(攛斷,攛斷)
1.搬弄。
宋史達祖《慶清朝》詞:“賦得送春詩了,夏帷攛斷綠陰成。”
元李好古《張生煮海》第一摺:“咿呀呀,偏似那織金梭攛斷錦機聲。”
明杜山狂《新水令·桃柳爭春》套曲:“似這般桃柳新奇,攛斷起多少浪評意。”
2.慫恿;勸說。
元關漢卿《望江亭》第一摺:“我,我,我攛斷的上了竿;你,你,你掇梯兒著眼看。”
元曾瑞《蝶戀花·閨怨》套曲:“舊衣服陡恁寬,好茶飯減多半。添鹽添醋人攛斷,剛捱了少半碗。”
3.催逼。
元張可久《清江引·春思》曲:“杜鵑幾聲煙樹暖,風雨相攛斷。”
明陳大聲《一枝花·詠月》套曲:“伴著這露兒零,風兒細,攛斷死單枕長門。”
4.古代戲曲樂器演奏術語。
明朱有燉《神仙會》第四摺:“祝壽聲高,鼕鼕地鼓兒攛斷好。”
阅读:1170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