標舉
(標舉,標舉)
1.揭示,標明。
《淮南子·要略》:“人間者,所以觀禍福之變,察利害之反,鑽脈得失之跡,標舉終始之壇也。”
唐顏師古《匡謬正俗·史記》:“範蔚宗、沈休文之徒撰史者,詳論之外,別為一首,華文麗句,標舉得失,謂之為‘贊。’”清魏源《庸易通義》:“予故廣李氏之義,於《中庸》之通《易》者,標舉數章於後。”
郭沫若《集外·國防、汙池、煉獄》:“在初‘國防文學’這個新的旗號標舉出來的時候,大家都覺得有點異樣。”
2.高超;超逸。
《宋書·謝靈運傳論》:“靈運之興會標舉,延年之體裁明密,並方軌前秀,垂範後昆。”
明何良俊《四友齋叢說·史四》:“﹝王雅宜﹞儀狀標舉,神候鮮令。”
清沈德潛《說詩晬語》卷上:“蘇李《十九首》後,五言最勝……少陵才力標舉,縱橫揮霍,詩品又一變矣。”
3.炫耀;贊揚。
唐劉知幾《史通·曲筆》:“魏收以元氏出於邊裔,見侮諸華,遂高自標舉,比桑乾於姬漢之國。”
宋蘇舜欽《杜誼孝子傳》:“不若古之士大夫,聞一善則稱道而標舉之,使為善者不怠,下流聳激而慕向,有所信而取正焉。”
阅读:1006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