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
按字的筆畫:9畫;
àn
ㄢˋ
〔《廣韻》烏旰切,去翰,影。〕
1.用手向下壓。
《說文·手部》:“按,下也。”
段玉裁註:“以手抑之使下也。”
唐韓愈《故太學博士李君墓誌銘》:“其法以鉛滿一鼎,按中為空,實以水銀,蓋封四際,燒為丹沙雲。”
清洪昇《長生殿·合圍》:“雙手把紫韁輕挽,騙上馬,將盔纓低按。”
巴金《家》七:“覺新又按鈴叫人泡了兩碗茶來。”
2.止;抑制。
《詩·大雅·皇矣》:“爰整其旅,以按徂旅。”
毛傳:“按,止也。”
《文選·陸機〈文賦〉》:“言恢之而彌廣,思按之而逾深。”
李善註:“按,抑按也。”
《水滸傳》第六五回:“張順見了,按不住火起。”
魯迅《故事新編·非攻》:“宋是小國,怎禁得這麽一攻,我去按他一下罷。”
3.撫;摸。
《北齊書·薛孤延傳》:“高祖令延視之,延乃馳馬按鎙向前。”
明袁宏道《擬古樂府·長安有狹斜行》:“按金駒,立長溝,枇杷落葉茱萸秋。”
老舍《四世同堂》五:“錢先生手按著酒瓶,眼中微微發了濕。”
4.按摩。
明李時珍《本草綱目·序例二·張子和汗吐下三法》:“余用三法,常兼眾法,有按有蹺,有揃有導。”參見“按蹻”。
5.敲擊;彈奏。
《文選·宋玉〈招魂〉》:“肴羞未通,女樂羅些;陳鍾按鼓,造新歌些。”
劉良註:“按,猶擊也。”
唐段成式《酉陽雜俎續集·支諾臯下》:“許州有一老僧,自四十以後,每寐熟即喉聲如鼓簧,若成韻節。
許州伶人伺其寢,即譜其聲,按之絲竹,皆合古奏。”
清吳騫《扶風傳信錄》:“並見姮娥與眾仙姬按樂,殆所謂《霓裳羽衣》鈞天雅樂者。”
魯迅《三閑集·在鐘樓上》:“有一回正在按風琴,一個漠不相識的女郎來送給他一包點心,就弄得他神經過敏。”
6.巡行;巡視。
《史記·衛將軍驃騎列傳》:“遂西定河南地,按榆谿舊塞。”
司馬貞索隱引如淳曰:“按,行也,尋也。”
唐杜甫《奉酬寇十侍禦錫見寄四韻復寄寇》:“南瞻按百越,黃帽待君偏。”
明馬愈《馬氏日抄·談公綽》:“談公綽嘗受憲司命,按災田於淞江。”
清曾國藩《送江小帆同年視學湖北序》:“及其按郡,招諸生來前,果使背誦某經。”
7.查驗;考核。
《韓非子·外儲說左上》:“故籍之虛辭,則能勝一國;考實按形,不能謾於一人。”
《漢書·郊祀誌上》:“少君曰:‘此器齊桓公十年陳於柏寢。’已而按其刻,果齊桓公器。”
宋洪邁《容齋三筆·河伯娶婦》:“予按此事,蓋出於一時雜傳記,疑未必有實。”
清黃鷟來《送王遠齋回會稽》詩:“吳越古霸圖,遺蹟猶可按。”
8.為“按語”的省稱。如:編者按。
9.查辦;舉劾。
《史記·曹相國世家》:“從吏惡之,無如之何,乃請參遊園中,聞吏醉歌呼,從吏幸相國召按之。”
《新唐書·王琚傳》:“又使羅希奭深按其罪,琚懼,仰藥,未及死,希奭縊之。”
宋沈作哲《寓簡》卷十:“譖於太守,將誣按,致之深文。”
明馮夢龍《古今譚概·微詞·預借》:“某邑宰因預借違旨,遭按而歸。”
10.依照;依據。
《禮記·月令》:“﹝孟冬之月﹞是月也,命工師效功,陳祭器,按度程,毋或作為淫巧,以蕩上心。”
《漢書·揚雄傳上》:“移圍徙陳,浸淫蹴部,曲隊堅重,各按行伍。”
顏師古註:“按,依也。”
唐高適《東征賦》:“按山川之險阻,救天地之屯蒙。”
清洪昇《長生殿·舞盤》:“高力士,傳旨李龜年,領梨園子弟按譜奏樂。”
柳青《銅墻鐵壁》第十一章:“他們按他們的計劃行動。”
11.謂調馴或縱放鷹犬行獵。
唐韓偓《苑中》詩:“外使調鷹初得按,中官過馬不教嘶。”
前蜀花蕊夫人《宮詞》之一二六:“日晚官人外按回,自牽驄馬出林隈。”
《舊唐書·裴度傳》:“宣徽院五坊小使,每歲秋按鷹犬於畿甸,所至官吏必厚邀供餉。”
12.然後;於是。
《荀子·富國》:“人皆亂,我獨治;人皆危,我獨安;人皆失喪之,我按起而制之。”
清王念孫《讀書雜誌·戰國策二》“秦按兵攻魏”:“按,語詞,猶言於是也。”
13.同“安”。參見“按堵”。
14.通“案”。幾案。
晉葛洪《神仙傳·沈羲》:“須臾,教玉女持金按玉盃來賜羲。”
宋孔平仲《續世說·仇隙》:“彥融為萬年令,蕘謁之,彥融未出,蕘見按上尺題皆賂遺中貴人。
蕘知其由徑,始惡其為人。”
阅读:1346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