肉
肉字的筆畫:6畫;
ròu
ㄖㄡˋ
〔《廣韻》如六切,入屋,日。〕
亦作“月”。
1.指人體的皮膚、肌肉和脂肪層。
《素問·陰陽應象大論》:“在體為肉。”
王冰註:“覆裹筋骨,充其形也。”
三國魏嵇康《與山巨源絕交書》:“性復疏嬾,筋駑肉緩,頭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。”
唐韓愈《張君墓誌銘》:“同惡者,父母妻子皆屠死,肉餧狗鼠鴟鴉。”
明李翀《日聞錄》:“佛父母所生血肉之軀也……血與肉柔者也。”
《紅樓夢》第五八回:“藕官,你要死!怎麽弄些紙錢進來燒?我回奶奶們去,仔細你的肉!”老舍《離婚》第四:“菱沒有模樣,就仗著一臉的肉討人喜歡,小長臉,腮部特別胖,像個會說話的葫蘆。”
2.指供食用的動物肉。
《易·噬嗑》:“噬臘肉遇毒,小吝,無咎。”
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七十者可以食肉矣。”
《漢書·樊噲傳》:“噲既飲酒,拔劍切肉食之。”
唐杜甫《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》:“朱門酒肉臭,路有凍死骨。”
《紅樓夢》第三八回:“多肉更憐卿八足,助情誰勸我千觴?”巴金《寒夜》六:“我下午在二樓方經理那裏分到一斤肉,煮了一碗紅燒肉。”
3.指禽獸。
《爾雅·釋器》:“肉曰脫之。”
郭璞註:“剝其皮也。今江東呼麋鹿之屬通為肉。”
宋陶穀《清異錄·禽》:“蘇氏山林多鳩,賓客滿座可悉饜飫,一網數十百,咄嗟可具,故其黨戲之曰:‘君家肉寄生也。’”
4.蔬果除去皮核外的可食部分。
漢蔡邕《為陳留太守上孝子狀》:“舅偃哀其羸劣,嚼棗肉以哺之。”
北魏賈思勰《齊民要術·種竹》:“淡竹法:取筍肉五六寸者,按鹽中一宿,出;拭鹽令盡。”
《紅樓夢》第四一回:“你把纔下來的茄子,把皮刨了,隻要淨肉,切成碎釘子。”
羅旋《紅線記》:“﹝椰果﹞薄薄的一層皮,包裹著石榴般的果粒,黑籽黃肉。”
《新民晚報》1984.6.26:“甜椒莖粗,葉大而闊,果實大肉厚,具有蠟樣光澤。”
5.使其長肉。
唐牛肅《紀聞·吳保安》:“使亡魂復歸,死骨更肉。”參見“肉骨”。
6.吞噬,欺淩。
唐杜甫《王兵馬使二角鷹》詩:“白羽曾肉三狻猊,敢決豈不與之齊。”
《新唐書·逆臣傳下·黃巢》:“初,軍中謠曰:‘逢儒則肉,師必覆。’巢入閩,俘民紿稱儒者,皆釋。”
清顧炎武《秦皇行》:“秦肉六國啖神州,六國之士皆秦仇。”
7.指從口中發出的歌聲,對樂器之聲而言。
《晉書·孟嘉傳》:“絲不如竹,竹不如肉。”
明袁宗道《顧仲方畫山水歌》:“醉月醉花從所好,聽絲聽肉詎言疲。”
明張煌言《江上聞笛》詩:“歌者有意吹無心,嘈然那分竹與肉。”
清張岱《陶庵夢憶·絲社》:“既調商角,翻信肉不如絲。”
8.形容聲音豐滿。
《禮記·樂記》:“使其曲直繁瘠廉肉節奏,足以感動人之善心而已矣。”
孔穎達疏:“肉謂肥滿。”
南朝梁劉勰《文心雕龍·聲律》:“廉肉相準,皎然可分。”
9.指泥土。
清查慎行《與靈上人餉龍井雨前茶》詩之二:“正自不嫌山少肉,肉山無此好毛尖。”參見“土肉”。
10.當中有孔的圓形物之邊體。參見“肉好”。
11.表示疼愛的稱呼。多用於對孩子。
《西遊記》第七九回:“當時傳播,俱來各認出籠中之兒,歡歡喜喜,抱出叫哥哥,叫肉兒。”
《紅樓夢》第二五回:“賈母、王夫人一見,唬的抖衣亂戰,‘兒’一聲,‘肉’一聲,放聲大哭。”
12.方言。不脆。如:這西瓜瓤兒太肉,不好吃。
13.方言。性子緩慢,動作遲緩。
梁斌《紅旗譜》五:“他自小兒肉死,成天價碌碡軋不出屁來。”如:他做什麽事都是慢吞吞的,真是肉得慌。
14.方言。諷刺,挖苦。
《揚州評話選·鳳雛理事》:“孫公安也不敢過於遲,曉得張飛脾氣不好玩。
張飛迎上來:‘公安早。’這個話是肉他的,你來得早?”
阅读:3089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