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漢字/字典 > 誣

簡體誣字的筆畫:9畫;繁體誣字筆畫:14畫。

(誣,誣)

〔《廣韻》武夫切,平虞,微。〕

“幠”的被通假字。

1.加之以不實之辭,妄言。

《書·仲虺之誥》:“夏王有罪,矯誣上天,以布命於下。”

孔傳:“言託天以行虐於民。”

2.誣衊;誣陷。

《國語·周語下》:“今郤伯之語犯,叔迂,季伐,犯則陵人,迂則誣人,伐則掩人。”

《韓非子·外儲說左下》:“上不過任,臣不誣能,即臣將為失少室周。”

陳奇猷集釋引舊註:“周以勇力事襄主,貞信不誣人,有勇力多己者即進之以自代。”

唐柳宗元《龍安海禪師碑》:“故今之空愚失惑縱傲自我也,皆誣禪以亂其教,昌於嚚昏,放於淫荒。”

宋王安石《得予固書因寄》詩:“忠信蓋未見,吾敢誣茲邑?”沈鈞儒《〈申屠氏〉序言》:“郡中大豪方六一,虎而冠者也。聞女美,欲得之。使人陰誣昌,罪至族。”

3.誇說;吹噓。

《管子·乘馬》:“君舉事,臣不敢誣其所不能。”

清李漁《巧團圓·得妻》:“我待要表才能,說來似誣,誇節操,近於藏汙。”

4.欺騙。

《左傳·襄公十四年》:“公使祝宗告亡,且告無罪。

定姜曰:‘無神,何告?若有,不可誣也!’”杜預註:“誣,欺也。”

《漢書·溝洫誌》:“四海之眾不可誣,宜博求能浚川疏河者。”

宋王禹偁《鹽池十八韻》序:“遊覽之際,憤然成章,章三十六句,雖不虞於前輩,豈敢誣於後生。”

5.虛假;虛妄。

北齊顏之推《顏氏家訓·養生》:“神仙之事,未可全誣。”

明文徵明《題李西臺千文》:“今觀此書,信不誣也。”

清俞正燮《癸巳類稿·俄羅斯事輯》:“偽書用印兩顆,鈐蓋不合式,又非邊界頭目鈐記,且請通市。

高宗察其誣,許通市。”

熊秉坤《武昌起義談》:“余當上書請益蔡甸、琴斷口、三眼橋等處兵……後總司令親往一驗,始信余言不誣。”參見“誣言”。

6.歪曲。

《論語·子張》:“君子之道,焉可誣也?有始有卒者,其惟聖人乎!”晉袁宏《後漢紀·桓帝紀下》:“然立同異,結朋黨,信偏學,誣道理,使天下之人奔走爭競,弊亦大矣。”

清魏源《默觚下·治篇五》:“執古以繩今,是為誣今;執今以律古,是為誣古。”

7.以有為無;抹煞。

南朝宋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文學》:“簡文雲:‘不知便可登峰造極不?然陶練之功尚不可誣。’”宋葉適《守禦錄》:“既虜復請和,事亦已,然君之誌不可誣也。今遂刊布其書,甚善。”

明李贄《聖教小引》:“雖余誌氣可取,然師友之功安可誣耶!”

阅读:1510

●誣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