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漢字/字典 > 惕

惕字的筆畫:11畫;

ㄊ〡ˋ

〔《廣韻》他歷切,入錫,透。〕

亦作“悐”。

1.畏懼;戒懼。

《書·盤庚上》:“惟汝含德,不惕予一人。”

孔傳:“汝不從我命,所含惡德,但不畏懼我耳。”

《左傳·襄公二十二年》:“無日不惕,豈敢忘職。”

杜預註:“惕,懼也。”

《國語·周語下》:“夫見亂而不惕,所殘必多。”

韋昭註:“惕,惕然恐懼也。”

唐韓愈《袁州刺史謝上表》:“無任感恩慚惕之至。”

清鄒容《革命軍》第二章:“今日之張牙舞爪以蠶食瓜分於我者,亦將迸氣歛息以憚我之威權,惕我之勢力。”

2.指驚動。

《新唐書·辛替否傳》:“夫事有惕耳目,動心慮,作不師古,以行於今,臣得言之。”

3.疾速。

《國語·吳語》:“一日惕,一日留,以安步王誌。”

韋昭註:“惕,疾也;留,徐也。”

4.憂傷。

晉盧諶《答魏子悌》詩:“乖離令我感,悲欣使情惕。”

《陳書·世祖紀》:“自頃喪亂,編戶播遷,言念餘黎,良可哀惕。”

唐柳宗元《乞巧文》:“抱拙終身,以死誰惕。”

阅读:1131

●惕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