推
推字的筆畫:11畫;
tuī
ㄊㄨㄟ
〔《廣韻》他回切,平灰,透。〕
〔《廣韻》尺隹切,平脂,昌。〕
1.向外用力使物體移動。
《左傳·襄公十四年》:“夫二子者,或輓之,或推之,欲無入,得乎?”唐韓愈《南山詩》:“褰衣步推馬,顛蹶退且後。”
元喬吉《折桂令·宴支園桂軒》曲:“碧雲窗戶推開,便敲竹催茶。”
《兒女英雄傳》第四回:“﹝十三妹﹞用兩隻手靠定了那石頭,隻一撼,又往前推了一推。”
趙樹理《登記》一:“小飛蛾回來見閨女睡在自己的床上,就輕輕推了一把說:‘艾艾!醒醒!’”
2.把工具向前移動進行工作。
《禮記·月令》:“﹝孟春之月﹞天子親載耒耜……躬耕帝籍,天子三推,三公五推,卿諸侯九推。”
《醒世姻緣傳》第十九回:“脫不得要自己掏火,自己打水,上碾子,推豆腐。”
馬烽西戎《呂梁英雄傳》第三二回:“今兒咱們吃糕,你快給推米麵去!”
3.推廣;推行。
《禮記·祭義》:“推而放諸東海而準。”
孫希旦集解:“推,謂其進不已。”
《淮南子·主術訓》:“夫推而不可為之勢,而不脩道理之數,雖神聖人不能以成其功。”
高誘註:“推,行。”
唐韓愈《順宗實錄二》:“王即位,遂推而行之,人情大悅。”
宋王安石《上仁宗皇帝書》:“宣王能用仲山甫,推其類以新美天下之士,而後人才復眾。”
4.按順序更換;移。
《易·繫辭下》:“寒往則暑來,暑往則寒來,寒暑相推而歲成焉。”
唐李賀《河南府試十二月樂詞·閏月》:“七十二候循環推,天官玉琯灰剩飛。”
5.指推延。
《全元散曲·新水令》:“每日價頻發願頻發願,今年推到來年。”
《龍圖耳錄》第十三回:“後來找了他幾次,卻又推到麥季;總說了罷,推來推去,已竟三年了。”
6.薦舉;推選。
《禮記·儒行》:“上弗援,下弗推。”
孔穎達疏:“下弗推者……弗為民下所薦舉也。”
《隋書·李密傳》:“讓於是推密為主。”
《續資治通鑒·宋太宗淳化四年》:“眾推其黨李順為帥。”
7.謂公認。
唐段安節《樂府雜錄·觱篥》:“有王麻奴者,善此伎,河北推為第一手。”
周立波《暴風驟雨》第一部十八:“百裏挑一的人品,推她第一。”
8.推贊;推重;推許。
《史記·魏其武安侯列傳》:“魏其之東朝,盛推灌夫之善,言其醉飽得過,乃丞相以他事誣罪之。”
《南史·謝靈運傳》:“靈運性無所推,唯重惠連,與為刎頸交。”
明馮夢龍《智囊補·語智·韓億》:“是時副使方失詞,而億反用以為德,時推其善對。”
清王鵬運《〈彊村詞〉序》:“夔笙素不滿某某,嘗與吾兩人異趣,至公作則直以‘獨步江東’相推,非過譽也。”
9.推斷;推論。
《史記·秦始皇本紀》:“始皇推終始五德之傳,以為周得火德,秦代周德,從所不勝。”
南朝宋謝靈運《石壁精舍還湖中作》詩:“寄言攝生客,試用此道推。”
宋沈作哲《寓簡》卷三:“物有含異氣者,不可以常理推也。”
魯迅《吶喊·阿Q正傳》:“因為他諱說‘癩’以及一切近於‘賴’的音,後來推而廣之,‘光’也諱,‘亮’也諱,最後連‘燈’、‘燭’都諱了。”
廬隱《或人的悲哀》:“馬大夫也很奇怪我好得這麽快,他說,若以此種比例推下去--沒有變動,再有三四天,便可出院了。”
10.推算,計算。
《淮南子·本經訓》:“星月之行,可以曆推得也。”
唐韓愈《論佛骨表》:“湯孫太戊在位七十五年,武丁在位五十九年,書史不言其年壽所極,推其年數,蓋亦俱不減百歲。”
明馮夢龍《掛枝兒·求籤》:“求得條上上的籤在手,道人與我細細推。”
《初刻拍案驚奇》卷三四:“這多是命中帶來的,請把姑娘八字,與小尼推一推看。”
11.推究;審問。
《文選·潘嶽〈馬汧督誄〉》:“雍州從事忌敦勳效,極推小疵。”
呂延濟註:“言忌其功效,推窮小過也。”
唐吳兢《貞觀政要·納諫》:“大理推得其偽,將處雄死罪。少卿戴胄奏法止合徒。”
元無名氏《爭報恩》第三摺:“如今把姐姐拖到宮中,三推六問,屈打成招。”
明馮夢龍《古今譚概·專愚·昏主》:“楊玄感敗,帝命推其黨與。”
12.推諉;推托。
《漢書·蕭望之傳》:“朋,楚士……推所言許史事曰:‘皆周堪、劉更生教我,我關東人,何以知此?’”北魏楊衒之《洛陽伽藍記·建陽裏靈應寺》:“莫不推過於人,引善自向。”
宋辛棄疾《臨江仙·簪花屢墮戲作》詞:“一枝簪不住,推道帽簷長。”
《初刻拍案驚奇》卷二:“勉強略坐得一坐,推箇事故,走進房去。”
趙樹理《邪不壓正》一:“女家在送禮這一天請來些姑姑姨姨妗妗一類女人們,就是叫她們來跟媒人吵一會。做媒人的,推得過就推,推不過就說‘回去叫你親家給補’。”
13.排除;除。
《詩·大雅·雲漢》:“旱既太甚,則不可推。”
鄭玄註:“推,去也。”
孔穎達疏:“推是遠離之辭,故為去也。”
《宋書·王弘傳》:“此所謂天命,求之不可得,推之不可去。”
14.讓與;推讓。
《史記·淮陰侯列傳》:“解衣衣我,推食食我。”
《南史·垣護之傳》:“鎮之又推齋屋三間與之,亦不肯受。”
宋曾鞏《沈君墓誌銘》:“至人有急歸我,則推財赴之,無錙銖顧惜意。”
15.拒絕;推辭。
元馬致遠《耍孩兒·借馬》套曲:“有那等無知輩,出言要借,對面難推。”
《紅樓夢》第八十回:“寶蟾心裏也知八九了,也就半推半就。”
李劼人《死水微瀾》第六部分二:“她大為驚喜,略推了推:‘才見幾面,怎好受這重禮!’”
16.刺;殺。
《晏子春秋·雜上三》:“曲刃鉤之,直兵推之。”
於省吾《雙劍誃諸子新證·晏子春秋二》:“自內向外刺之曰推。”
《警世通言·萬秀娘仇報山亭兒》:“‘哥哥,你隻好推了這牛子休!’--元來強人市語喚殺人做‘推牛子’。”
17.通“摧”。
《漢書·南粵傳》:“樓船將軍以推鋒陷堅為將梁侯。”
楊樹達管窺:“推,當讀為‘摧’,即上文之‘挫粵鋒’也。”
18.通“焞”。參見“推推”。
19.推官的省稱。古代掌刑獄的官員。
《明史·選舉誌三》:“自推、知入者,謂之行取。”
20.墨家邏輯術語。相當於歸納和演繹兩種推理形式的推理。
《墨子·小取》:“推也者,以其所不取之,同於其所取予之也。”
阅读:2858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