雞鳴狗吠
【成語】:雞鳴狗吠
【拼音】:jī míng gǒu fèi
【出處】:戰國·鄒·孟軻《孟子·公孫醜上》:“雞鳴狗吠相聞,而達乎四境,而齊有其民矣。”
【示例】:竊念國家熾昌熙洽,無~之警。 ★清·梅曾亮《上方尚書書》
【近義詞】:雞鳴犬吠
【反義詞】:
【英文】:Cocjs crow and dogs bark.
(雞鳴狗吠,雞鳴狗吠)
亦作“雞鳴犬吠”。
1.形容百姓安居樂業。語出《孟子·公孫醜上》:“雞鳴狗吠相聞,而達乎四境,而齊有其民矣。”
焦循正義:“此必時俗語。故《老子》亦雲:‘樂其俗,安其居,鄰裏相望,雞犬之聲相聞。’”
《後漢書·吳良傳》“舉觴上壽,諂稱太守功德”李賢註引《東觀漢記》:“齊郡敗亂,遭離盜賊,不聞雞鳴犬吠之音。”一本作“雞鳴狗吠”。
2.形容戰亂,變亂。
宋曾鞏《移滄州過闕上殿劄子》:“二百五十餘年,契丹始講和好,德明亦受約束,而天下銷鋒灌燧,無雞鳴犬吠之驚,以迄於今。”
清梅曾亮《上方尚書書》:“竊念國家熾昌熙洽,無雞鳴狗吠之警。”
阅读:1830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