廩
簡體廩字的筆畫:16畫;繁體廩字筆畫:16畫。
(廩,廩)
I
l·n
ㄌ〡ㄣˇ
〔《廣韻》力稔切,上寢,來。〕
亦作“稟”。
1.糧倉。
《詩·周頌·豐年》:“亦有高廩,萬億及秭。”
《左傳·文公十六年》:“自廬以往,振廩同食。”
《孟子·萬章上》:“父母使舜完廩。”
《舊五代史·梁書·葛從周傳》:“今燕帥來赴,不可外戰,當縱其入壁,聚食囷廩,力屈糧盡,必可取也。”
2.指糧食。
《管子·問》:“問死事之寡其餼廩何如?”尹知章註:“言給其餼廩……廩,米粟之屬。”
宋蘇軾《和公濟飲湖上》:“與君歌鼓樂豐年,喚取千夫食陳廩。”
3.公家發給糧食。
宋葉適《龜山楊先生祠堂記》:“顧子復尚無所衣食,則又職於學官以廩之。”
清黃宗羲《黃復仲墓表》:“年十五,為諸生,稍長,廩於學官。”參見“廩食”。
4.俸米。
唐白居易《江州司馬廳記》:“上州司馬,秩五品,歲廩數百石,月俸六七萬。”
宋陸遊《村飲》詩:“白稻登場喜食新,太倉月廩厭陳陳。”
5.泛指俸祿。
宋蘇軾《答楊君素書》:“奉別忽四年,薄廩維絆,歸計未成。”
6.廩生的省稱。
《儒林外史》第五回:“他家大老那宗筆下,怎得會補起廩來?”
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九八回:“若是但進了學,補了個廩,以後便蹭蹬住的,那裏頭,簡直要找半個好人都沒有。”
7.收藏;儲積。
《管子·山國軌》:“泰冬,民之且所用者,君已廩之矣。”
尹知章註:“廩,藏也。”
《素問·皮部論》:“廩於腸胃。”
王冰註:“廩,積也,聚也。”
8.少。
《公羊傳·文公十三年》:“周公盛,魯公燾,群公廩。”
何休註:“廩者,希少之名。”
9.見“廩廩”。
10.通“林”。樹林。
《管子·戒》:“桓公明日弋,在廩。”
郭沫若等集校引張佩綸雲:“廩,‘林’之借字。”
晉潘嶽《射雉賦》:“越壑淩岑,飛鳴薄廩。”
11.通“懍”。危懼。參見“廩廩”。
12.通“凜”。寒冷。參見“廩秋”。
13.通“凜”。嚴峻;可敬畏。引申為有風采。參見“廩廩”。
II
l·n
ㄌㄢˇ
〔《集韻》盧感切,上感,來。〕
1.通“濫”。泛濫。參見“廩然”。
2.見“坎廩”。
阅读:1697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