絀
簡體絀字的筆畫:8畫;繁體絀字筆畫:11畫。
(絀,絀)
chù
ㄔㄨˋ
〔《廣韻》竹律切,入術,知。〕
1.縫。
2.短缺;減損。
《荀子·非相》:“與時遷徙,與世偃仰,緩急嬴絀,府然若渠匽檃栝之於己也。”
《史記·韓世家》:“今年旱,昭侯不以此時恤民之急,而顧益奢,此謂‘時絀舉贏’。”
清龔自珍《送欽差大臣侯官林公序》:“於是有關吏送難者曰:‘不用呢羽、鐘表、燕窩、玻璃,稅將絀。’”章炳麟《訄書·明農》:“議者病夫商旅之不遠出,而欲致行之,顧未嘗以器之良楛、物之盈絀為計。”
3.低劣。
清馮俊《謀臣論》:“然其短長優絀,不盡出於一軌。”
章炳麟《訄書·商鞅》:“法家與刀筆吏,其優絀誠不可較哉!”
4.通“黜”。貶退;排斥;廢除。
《禮記·王制》:“不孝者,君絀以爵。”
《史記·老子韓非列傳》:“世之學老子者則絀儒學,儒學亦絀老子。”
宋曾鞏《本朝政要策·錢幣》:“興國初,絀江南鐵錢,鑄農器以給流民。”
《清史稿·時憲誌一》:“世祖定鼎以後,始絀明之舊曆,依新法推算,即承用二百六十餘年之《時憲術》也。”
5.通“詘”。屈縮。
《荀子·不茍》:“君子能則寬容易直以開道人,不能則恭敬繜絀以畏事人。”
楊倞註:“謂自撙節貶損。”
馬王堆漢墓帛書《十六經·觀》:“其時贏而事絀。”
阅读:1397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