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不做,二不休
【成語】:一不做,二不休
【拼音】:yī bū zuò,èr bù xiū
【解釋】:原意是要麽不做,做了就索興做到底。指事情既然做了開頭,就索興做到底。
【出處】:唐·趙元一《奉天錄》卷四:“光晟臨死言曰:‘傳語後人,第一莫作,第二莫休。’”
【示例】:到這地步,~,我是打算拼一拼了。 ★茅盾《子夜》七
【近義詞】:破釜沈舟
【反義詞】:猶豫不決
【英文】:as well be hanged/hung for a sheep as/for a lamb
【日文】:毒(どく)を食(く)らわばさらま
【法文】:le vin est tiré,il faut le boire
【成語故事】:唐德宗時期,安祿山起兵反叛,盧龍節度使朱泚及部將張光晟也起兵反叛。李晟奉命征討叛軍,活捉了張光晟。張光晟表示願意重新歸順唐王朝,德宗身邊大臣堅決反對,隻好處死他。張光晟感慨地說:“第一不要做,第二做就要做到底。”
阅读:2397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