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漢字/字典 > 郊

郊字的筆畫:8畫;

jiāo

ㄐ〡ㄠ

〔《廣韻》古肴切,平肴,見。〕

“鄗”的被通假字。

1.周制距國都百裏或五十裏、三十裏、十裏之地。根據國的大小而定。

《周禮·春官·肆師》:“﹝肆師﹞與祝侯禳於疆及郊。”

鄭玄註:“疆,五百裏。遠郊百裏,近郊五十裏。”

《儀禮·聘禮》:“有司展群幣以告,及郊,又展如初。”

鄭玄註:“郊,遠郊也。

周制:天子畿內千裏,遠郊百裏。以此差之,遠郊上公五十裏,侯、伯三十裏,子、男十裏也。近郊各半之。”

《漢書·郊祀誌下》:“天地以王者為主,故聖王制祭天地之禮必於國郊。”

2.泛指城外,野外。

《左傳·襄公二十六年》:“伍舉奔鄭,將遂奔晉。

聲子將如晉,遇之於鄭郊。”

漢班固《西都賦》:“若乃觀其四郊,浮遊近縣,則南望杜霸,北眺五陵。”

清段玉裁《四與顧千裏書論學制備忘之記》:“《爾雅》曰:‘邑外謂之郊。’……邑者,國也。是則自國中而外至於百裏,統謂之郊矣。此引伸之義也。”

3.古帝王祭祀天地。冬至祭天於南郊,夏至瘞地於北郊。

《書·召誥》:“越三日丁巳,用牲於郊。”

《漢書·郊祀誌上》:“古者天子夏親郊祀上帝於郊,故曰郊。”

清魏源《軍儲篇一》:“昔者,宋世嘗遇郊大賚大赦矣,三年一郊,賚輒百萬,赦輒數萬,其後至於不敢郊。”

4.借指《周禮》官名鄉遂大夫。參見“郊野”。

5.交通要沖之處。

《漢書·汲黯傳》:“上以為淮陽,楚地之郊也。召黯拜為淮陽太守。”

顏師古註:“郊謂交道沖要之處也。”

6.周代迎候行旅之人的地方。

《逸周書·大聚解》:“闢開修道,五裏有郊,十裏有井,二十裏有舍。”

孔晁註:“﹝郊﹞,待行旅也。”

7.古地名。

春秋周地。在今河南鞏縣附近。

《左傳·昭公十二年》:“冬十月壬申朔,原輿人逐絞(原伯絞)而立公子跪尋,絞奔郊。”

杜預註:“郊,周地。”

8.古地名。

春秋晉地。在今山西省聞喜縣境。

《左傳·文公三年》:“秦伯伐晉,濟河焚舟,取王官,及郊。”

杜預註:“王官、郊,晉地。”

9.古地名。

春秋曹地。在今山東省菏澤市界。

《左傳·定公十二年》:“夏,衛公孟彄伐曹,克郊。”

杜預註:“郊,曹邑。”

10.古地名。

漢縣名。

《史記·惠景間侯者年表》:“郊,呂後兄悼武王身佐高祖定天下,呂後佐高祖治天下,天下大安,封武王少子產為郊侯。”

司馬貞索隱:“一作‘洨’,縣名,屬沛郡。”

11.通“墝”,土地堅硬貧瘠。

12.通“狡”。參見“郊菟”。

阅读:1253

●郊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