規模

ok8.org > 詞典 > 規模

(規模,規模)

亦作“規摹”。

1.制度;程式。

漢張衡《東京賦》:“是以西匠營宮,目翫阿房,規摹踰溢,不度不臧。”

《魏書·地形誌上》:“《夏書·禹貢》,周氏《職方》,中畫九州,外薄四海,析其物土,制其疆域,此蓋王者之規模也。”

唐韋瓘《留題桂州碧潯亭》詩:“輪奐未成繩墨在,規模已壯閌閎高。”

2.範圍;場面;氣勢。

宋胡仔《苕溪漁隱叢話前集·山谷下》:“如東坡、太白詩,雖規摹廣大,學者難依,然讀之使人敢道,澡雪滯思,無窮苦艱難之狀,亦一助也。”

清沈覆《浮生六記·浪遊記快》:“海幢寺規模極大,山門內植榕樹,大可十餘抱,蔭濃如蓋,秋冬不雕。”

章炳麟《訄書·學隱》:“若東原者,觀其遺書,規摹閎遠,執誌故可知。”

秦牧《深情註視壁上人》:“十九世紀遺留下來的火種,終於在二十世紀新的條件下,又大規模延燒起來了。”

3.指人物的才具氣概。

《太平廣記》卷一七一引唐袁郊《甘澤謠》:“吾子無帝王規模,非將帥才略,乃亂世之雄傑耳。”

《前漢書平話》卷上:“元是寒門一壯夫,窮通文武有規模。”

4.典範;榜樣。

唐劉肅《大唐新語·極諫》:“今天下新定,開太平之運,起義功臣,行賞未遍,高才碩學,猶滯草萊,而先令舞胡致位五品,鳴玉曳組,趨馳廊廟,固非創業規模、貽厥子孫之道。”

宋陸遊《賀謝提舉啟》:“明詔始傳,吾黨相慶,以為名流之施設,當有前輩之規摹。”

元耶律楚材《贈蒲察元帥》詩之一:“元老規模妙天下,錦城風景壓河中。”

《西遊補》第九回:“行者道:‘誰叫你做現今秦檜的師長,後邊秦檜的規模!’”

5.摹仿;取法。

唐司空圖《容城侯傳》:“能強記天象地形草木蟲介萬殊之狀,皆視諸掌握,蓋其術亦規模《洪範》耳。”

《舊唐書·荊王元景傳》:“復古則義難頓從,尋今則事不盡理。遂規模周漢,斟酌曹馬,採按部之嘉名,參建侯之舊制,共治之職重矣,分土之實存焉。”

宋吳曾《能改齋漫錄·議論》:“然不易其意而造其語,謂之換骨法;規模其意形容之,謂之奪胎法。”

清方苞《<儲禮執文稿>序》:“今之人亦知理之有所宗矣,乃雜述先儒之陳言而無所闡也;亦知辭之尚於古矣,乃規摹古人之形貌而非其真也。”

6.規劃;籌謀;計劃。

《北史·羊深傳》:“蕭寶夤反,攻圍華州,正平薛鳳賢等作逆。敕深兼給事黃門侍郎,與大行臺、僕射長孫承業共會潼關,規模進止。”

唐劉禹錫《國學新修五經壁記》:“孰規摹之?孰發揮之?”宋蘇軾《賀韓丞相啟》:“必將訓兵擇帥而授之規摹,積穀堅城而磨以歲月。”

《續資治通鑒·宋理宗淳祐八年》:“及此閒暇之時,當作規模備禦。”

郁達夫《出奔》:“我打算將這兒的黨務劃出了一個規模之後,就和你離開此地,免得受人家的指摘。”

阅读:1157

●規模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