蹊蹺
(蹊蹺,蹊蹺)
亦作“蹊蹻”。
1.奇怪;可疑。
《朱子語類》卷二六:“仁者之過,隻是理會事錯了,無甚蹊蹺。”
《水滸傳》第二十回:“宋江見了這個大漢走得蹊蹺,慌忙起身,趕出茶房來,跟著那漢走。”
明陸采《懷香記·赴辟登程》:“琴童且又蹊蹻,蹊蹻,畫堂終日把臀搖。”
《醒世姻緣傳》第十四回:“誰知蹊蹻古怪的事說不盡這許多。”
魯迅《三閑集·在鐘樓上》:“其實,便是這鐘樓,也何嘗不造得蹊蹺。”
2.花樣;奧妙。
清李漁《奈何天·調美》:“怕他臨去弄蹊蹺,準備著毛拳叫他吃頓飽。”
沙汀《一個秋天晚上》:“起初,他頗擔心那個老實人發覺了他的蹊蹺,接著他就因為他的坦白善良自慚起來。”
柳青《創業史》第一部第二章:“秀蘭見她隻笑不開口,覺得話裏一定有蹊蹺。”
3.不平正。
《掛枝兒·送別》附明丘田叔《送別》:“那磚兒自塊塊方正平實得好,那瓦兒一片片反覆又蹊蹺。”
阅读:1293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