溺
溺字的筆畫:13畫;
I
nì
ㄋ〡ˋ
〔《廣韻》奴歷切,入錫,泥。〕
1.沈於水;水淹。
《孟子·離婁上》:“嫂溺不援,是豺狼也。男女授受不親,禮也;嫂溺,援之以手者,權也。”
漢張衡《東京賦》:“囚耕父於清泠,溺女魃於神潢。”
唐蔣防《幻戲誌·葉法善》:“葉法善,字道元,居處州,年七歲,溺於江中。”
清阮元《小滄浪筆談》卷三:“吳越自唐末有國,而楊行密、李昇據有江淮,吳越貢賦,朝廷遣使,皆由登萊泛海,常有飄溺之患。”
2.陷於危難或某種不好的境地。
《詩·大雅·桑柔》:“其何能淑?載胥及溺。”
鄭玄箋:“女若雲此於政事何能善乎?則女君臣皆相與陷溺於禍難。”
宋王安石《祭陳浚宣叔文》:“嗟乎宣叔,學以為己,不溺於俗,孤騫介峙。”
汪靜之《蕙的風》:“請你寬恕久溺苦悶的我們,讓我們享樂你底自然的山園喲!”
3.沈湎,無節制。
《禮記·樂記》:“今夫新樂,進俯退俯,姦聲以濫,溺而不止。”
《史記·商君列傳》:“常人安於故俗,學者溺於所聞。”
唐韓偓《即日》詩:“萬古離懷增物色,幾生愁緒溺風光。”
清薛福成《籌洋芻議·利權四》:“然竊料洋人昧於遠圖而溺於近利,加稅一說,勢固必不我從也。”
4.溺愛。
明唐寅《祭妹文》:“先君醜寅之昏,且弟尤稚,以妹幼慧而溺焉。”
清蒲松齡《聊齋誌異·成仙》:“﹝成生﹞招周偕隱,周溺少婦,輒迂笑之。”
5.見“溺職”。
II
niào
ㄋ〡ㄠˋ
〔《廣韻》奴弔切,去嘯,泥。〕
1.尿。小便。
《莊子·知北遊》:“東郭子問於莊子曰:‘所謂道,惡乎在?’莊子曰:‘無所不在。’東郭子曰:‘期而後可。’莊子曰:‘在螻蟻’……‘在屎溺’。”
《漢武故事》:“上微行,嘗至桓谷,宿於逆旅。乞漿飲,旅翁曰:‘無,正有溺,無漿也。’”
《西遊記》第三四回:“等我撒泡溺罷!”
《紅樓夢》第七回:“兩日沒水,得了半碗水,給主子喝,他自己喝馬溺。”
2.撒尿。
《韓非子·內儲說下》:“刖跪走退,及夷射去,刖跪因捐水郎門霤下,類溺者之狀。”
《史記·範雎蔡澤列傳》:“賓客飲者醉,更溺雎。”
司馬貞索隱:“溺即溲也。”
唐韓愈《讀東方朔雜事》詩:“詆欺劉天子,正晝溺殿衙。”
《兒女英雄傳》第八回:“不過是我用刀砍了幾箇不成材的和尚,何至於就把他嚇得溺了呢?”
III
ruò
ㄖㄨㄛˋ
〔《廣韻》而灼切,入藥,日。〕
1.水名。即弱水。
《說文·水部》:“溺,溺水。自張掖刪丹西至酒泉合黎,餘波入於流沙。”
張舜徽約註:“溺乃後起增偏傍體,古但作弱……此水乃今甘肅省境內之張掖河,俗稱黑河。”
2.軟弱;柔弱。
《楚辭·大招》:“東有大海,溺水浟浟隻。”
朱熹集註:“溺,一作弱。”
王夫之通釋:“溺與弱通,水無力不能浮物也。”
阅读:2016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