黍
黍字的筆畫:12畫;
sh·
ㄕㄨˇ
〔《廣韻》舒呂切,上語,書。〕
1.植物名。古代專指一種子實稱黍子的一年生草本作物。喜溫暖,不耐霜,抗旱力極強。葉子線形。子實淡黃色者,去皮後北方通稱黃米,性黏,可釀酒。其不黏者,別名穄,亦稱稷,可作飯。
唐杜甫《羌村》詩之三:“莫辭酒味薄,黍地無人耕。”
明李時珍《本草綱目·穀二·稷》:“稷與黍,一類二種也。黏者為黍,不黏者為稷。稷可作飯,黍可釀酒。”
郭沫若《中國史稿》第二編第三章第二節:“西周時期的農副產品,有稻、粱、黍、麥、菽(豆)、稷、粟和桑麻、瓜、果之類。”
2.指黍的子實。即黍子。
唐杜甫《遣意》詩之一:“衰年催釀黍,細雨更移橙。”
明高啟《曉睡》詩:“廚中黍熟呼未起,妻子嗔嘲竟誰恤?”
3.糯米。
晉崔豹《古今註·草木》:“稻之黏者為黍。”
4.古時度量衡定制的基本依據。長度即取黍的中等子粒,以一個縱黍為一分,百黍即一尺;容量千有二百黍為一合,十合為一升;重量千有二百黍重十二銖,二十四銖為一兩。參閱《漢書·律曆誌上》。
5.通“觚”。一說,指容量為三升的酒器。參見“黍酒”。
阅读:1779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