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人
1.指洞悉宇宙人生本原的人。
《莊子·天下》:“不離於宗,謂之天人。”
2.天和人。
《後漢書·班彪傳下》:“往者王莽作逆,漢祚中缺,天人致誅,六合相滅。”
宋司馬光《答李大卿孝基書》:“陰陽之道,在天為寒燠雨暘,在國為禮樂刑賞,在心為剛柔緩急,在身為飢飽寒熱,此皆天人之所以存,日用而不可免者也。”參見“天人感應”。
3.指仙人;神人。
晉葛洪《神仙傳·張道陵》:“忽有天人下,千乘萬騎,金車羽蓋。”
《三國誌·魏誌·曹仁傳》:“矯等初見仁出,皆懼,及見仁還,乃歎曰:‘將軍真天人也!’”唐杜甫《八哀詩·贈太子太師汝陽郡王璡》:“汝陽讓帝子,眉宇真天人。”
宋張端義《貴耳集》卷上:“東坡,天人也。凡作一文,必有深旨。”
冰心《寄小讀者》二五:“因你本是個女神,本是個天人。”
4.特指天子。
《晉書·應貞傳》:“順時貢職,入覲天人。”
唐沈佺期《夏日都門送司馬員外逸客孫員外佺北征》詩:“廟略天人授,軍麾相國持。”
阅读:1293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