托
托字的筆畫:6畫;
(參見託)
tuō
ㄊㄨㄛ
〔《集韻》闥各切,入鐸,透。〕
同“託”。
1.用手掌附著或承著。
唐韓偓《詠手》:“悵望昔逢搴繡幔,依稀曾見托金車。”
宋吳自牧《夢粱錄·宰執親王上壽賜宴》:“內侍進前供上食,雙雙奉托直過頭。”
《水滸傳》第八一回:“戴宗托著雨傘,背著個包裹。”
老舍《四世同堂》四七:“他趕緊用手托著門,把它關嚴。”
洪深《申屠氏》第一本:“他掌中托著一塊扇上拉下的玉墜。”
2.泛指承托。
魏巍《我的老師》:“圓天蓋著大海,黑水托著孤舟,遠看不見山,那天邊隻有雲頭。”
3.承托某些物品的器皿。也叫托子。
宋程大昌《演繁露·托子》:“托始於唐,前世無有也。
崔寧女飲茶,病盞熱熨指,取揲子融蠟,象盞足大小,而環結其中,寘盞於蠟,無所傾側,因命工髹漆為之,寧喜其為,名之曰托,遂行於世。”
《水滸傳》第四回:“真長老與趙員外眾人茶罷,收了盞托。”如:茶托;花托;日歷托。參見“托子”。
4.泛指承托器物的座子。如:槍托。
5.防守,守禦。
宋李心傳《建炎以來朝野雜記甲集·兵馬·平江許浦水軍》:“平江許浦水軍者,本明州定海縣水軍也。舊隸沿海制置司,防托海道。”參見“托落”。
6.襯墊;襯托。
唐馮贄《雲仙雜記·半月履》:“作半月履,裁千紋布為之,托以精銀,縝以絳蠟。”
明黃道周《五言古風贈徐霞客》之二:“璞琢不可還,龐衣托純緣。”
清梁紹壬《兩般秋雨盦隨筆·詩家烘托法》:“《詠老馬》詩雲:‘齒長幾何君莫問,沙場舊主早封侯。’不言老而老自見……此所謂烘雲托月法也。”
7.引申為伴奏。
老舍《四世同堂》四九:“小文正在練習橫笛,大概是準備給若霞托崑腔。”參見“托腔”。
8.依靠;寄托。
唐元稹《鶯鶯傳》:“旅寓惶駭,不知所托。”
《剪燈新話·富貴發跡司誌》:“俾枯魚蒙鬥水之活,困鳥托一枝之安。”
《紅樓夢》第六回:“托著老子娘的福,吃喝慣了。”
魯迅《集外集拾遺補編·戛劍生雜記》:“皆所身歷,非托諸空言也。”
9.囑托;委托。
宋辛棄疾《瑞鶴仙·賦梅》詞:“瑤池舊約,憐翁更仗誰托。”
明文秉《先撥誌始》卷下:“又托奸徒汪文言內探消息。”
巴金《探索集·懷念烈文》:“他托人向我約稿,我寄了稿去,後來我們就認識了。”
10.假托;藉口。
郭沫若《我的童年》第一篇六:“自己也曉得是小孩子不應該看的禁書,便白天托頭痛把帳子放下了來偷看。”參見“托名”。
11.象聲詞。
沙汀《祖父的故事》:“遠遠地傳來了紅眼圈更夫的木梆聲:托--托、托、托。”參見“托托”。
12.量詞。長度單位。以成人兩臂平伸為度。
宋龐元英《文昌雜錄》卷三:“常以鑞碢長繩沈水中,深及三十托以上,舟方可行。”
《元典章·工部一·禁治紕薄緞匹》:“緞疋各長五托半之上,依官尺闊一尺六寸。”
峻青《海嘯》第二章:“‘喏,頂大也隻有這麽兩三托。’小於伸出兩隻胳膊比量著。”
13.量詞。舊稱英制一花當(fathom,六英尺)為一托。
14.量詞。壓強的一種單位。英語torr的音譯。一托等於一毫米高的汞柱產生的壓強,一大氣壓為760托。舊亦作“乇”。
15.通“飥”。餅。
唐段成式《酉陽雜俎·酒食》:“餅謂之托。”參見“不托”。
阅读:1963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