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保
1.保護養育。
《漢書·宣帝紀》:“故人下至郡邸獄復作嘗有阿保之功,皆受官祿田宅財物,各以恩深淺報之。”
顏師古註引臣瓚曰:“阿,倚;保,養也。”
《續資治通鑒·元成宗大德十一年》:“以阿保功,授莽賚大司徒,封其妻為順國夫人。”
清蒲松齡《聊齋誌異·金生色》:“金忽病,自分必死。謂妻曰:‘我死,子必嫁,勿守也!’妻聞之,甘詞厚誓,期以必死。
金搖手呼母曰:‘我死,勞看阿保,勿令守也。’母哭應之。”
2.古代教育撫養貴族子女的婦女。
《後漢書·崔寔傳》:“其富者則先入錢,貧者到官而後倍輸,或因常侍、阿保別自通達。”
李賢註:“阿保謂傅母也。”
晉潘嶽《寡婦賦》:“命阿保而就列兮,覽巾箑以舒悲。”
嚴復《<法意>按語選》五:“中國之所恃天子耳!生於帷牆,長於阿保,其教育之法至不善。”
清和邦額《夜譚隨錄·霍筠》:“此郎君,即太醫也,汝阿保遇之途中者。可否令視汝疾?”
3.指左右近倖之臣。
《史記·範雎蔡澤列傳》:“足下上畏太後之嚴,下惑於姦臣之態,居深宮之中,不離阿保之手,終身迷惑,無與昭姦。”
阅读:1345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