模棱兩可

ok8.org > 成語大全 > 模棱兩可

【成語】:模棱兩可

【拼音】:mó léng liǎng kě

【解釋】:模棱:含糊,不明確兩可:可以這樣,也可以那樣。指不表明確的態度,或沒有明確主張

【出處】:《舊唐書·蘇味道傳》:“處事不欲決斷明白,若有錯誤,必貽咎譴,但模棱以持兩端可矣。”

【示例】:他害怕事情一旦變化,他將有不測大禍,所以跪在地上回答了一句~的話。 ★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二卷第三十章

【近義詞】:不置可否模棱兩端

【反義詞】:旗幟鮮明

【語法】:作謂語、賓語、定語;指態度不明確

【英文】:cut both ways

【日文】:あいまいでどちにも取れる

【法文】:ambigu

【德文】::zweideutig

【成語故事】:唐朝宰相蘇味道處世十分圓滑,從不表明自己的看法,他認為這樣不會得罪人,他把這種圓滑方法說成“決事不欲明白,誤則有悔,模棱兩端可也。”人們送他一個外號叫“蘇模棱”。後因犯錯而降職到四川眉州

(模棱兩可模棱兩可)

形容對事情的雙方不置可否是非不分

《明史·余珊傳》:“堅白異同,模棱兩可,是蓋大奸似忠,大詐似信。”

丁玲《太陽照在桑幹河上》三五:“他覺得在文采的理論政策的淵博學問之下,就不敢堅持一個一定的主張,就不得不采取些模棱兩可含混的語句了。”

魏巍《東方》第一部第七章:“新任支部書記……怕得罪人,在支部發生爭論時,常常是模棱兩可搖擺不定。”亦作“模棱兩端”。

三元裏人民抗英鬥爭史料·粵東紀事》:“祁宮保模棱兩端怕事之極。”

阅读:1589

●模棱兩可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