黨同伐異
【成語】:黨同伐異
【拼音】:dǎng tóng fá yì
【解釋】:伐:討伐,攻擊。指結幫分派,偏向同夥,打擊不同意見的人。
【出處】:《後漢書·黨錮傳序》:“自武帝以後,崇尚儒學,懷經協術,所在霧會。至有石渠分爭之論,黨同伐異之說。”
【示例】:讀者幸勿比例惴測,謂此事為某人寫照,此名為某人化身,致生種種~意見。 ★清·梁啟超《新中國未來記·緒言》
【近義詞】:結私營黨、誅除異己、朋比為奸
【反義詞】:無偏無坦、公正無私、不偏不倚
【語法】:作謂語、賓語、定語;用於書面語
【英文】:defend those who being to one's own faction and attak those who don't
【法文】:favoriser ses partisans et combattre les opposants
【俄文】:поддéрживать своих и нападáть на чужих
【成語故事】:西漢時期,漢武帝采納董仲舒的“罷黜百家,獨尊儒術”的建議,設置了專門傳授儒學的五經博士。到漢宣帝時由蕭望之在黃家藏書樓進行一次大規模的儒學討論。討論中,儒生們把和自己觀點一致的人作為同黨去攻擊那些觀點不一致的人
(黨同伐異,黨同伐異)
《後漢書·黨錮傳序》:“自武帝以後,崇尚儒學,至有石渠分爭之論,黨同伐異之說,守文之徒,盛於時矣。”
《明史·趙用賢傳》:“黨同伐異,罔上行私,其風不可長。”
馮至《朱自清先生》:“由虛心產生出來的是公平,沒有偏見。黨同伐異,刻薄寡恩,在朱先生寫的文字裏是讀不到的。”亦省作“黨伐”。
宋嶽珂《桯史·奔麤字說》:“黨伐之論,於是浸闓,黃岡之貶,蓋不特坐詩禍也。”
阅读:2613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