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漢字/字典 > 飭

簡體飭字的筆畫:7畫;繁體飭字筆畫:12畫。

(飭,飭)

I

chì

ㄔˋ

〔《廣韻》恥力切,入職,徹。〕

“飾”的被通假字。

1.整治;整頓。

《易·雜卦》:“蠱則飭也。”

韓康伯註:“飭,整治也。”

唐韓愈《扶風郡夫人墓誌銘》:“有事賓祭,酒食祗飭。”

清史震林《西青散記》卷一:“松蓮歸省母,軼容飭行李,戒舟楫。”

2.謹慎;謹嚴。

《玉篇·食部》:“飭,謹貌。”

《南史·程文季傳》:“文季臨事謹飭,禦下嚴整。”

3.命令;告誡。

《史記·五帝本紀》:“信飭百官,眾功皆興。”

裴駰集解引徐廣曰:“古‘敕’字。”

《漢書·循吏傳·黃霸》:“宜令貴臣明飭長吏守丞,歸告二千石,舉三老孝弟力田孝廉廉吏務得其人。”

顏師古註:“飭讀與敕同。”

《廣雅·釋詁》:“飭、戒……備也。”

王念孫疏證:“《說文》:‘敕,誡也’;‘誡,敕也’。

鄭註《曾子問》雲:‘戒猶備也。’飭、敕、敕古通用。”

清阮元《小滄浪筆談》卷三:“曲阜魯恭王幕前二石人,薶折土中,不護將毀。

元於甲寅春飭教授顏崇槼、縣尉馮策以牛車接軸,徙置瞿相圃中。”

魯迅《書信集·致宋琳》:“書面已陳舊,則請兄飭人換較好之書面,作一布套寄下。”

4.舊時亦指上級對下屬的一種公文。參見“飭令”。

5.教誨;教導。

《國語·齊語》:“令夫工,群萃而州處……論比協材,旦暮從事,施於四方,以飭其子弟。”

韋昭註:“飭,教也。”

唐韓愈《袁氏先廟碑》:“今祭,既不薦金石音聲,使工歌詩,載烈象容,其奚以飭稚昧於長久?”清曾國藩《送江小帆同年視學湖北序》:“蓋亦欲守土者日教民以孝弟仁義之經,不率而後刑之;。其率教而有文者,則以進於學使者而登之庠序。既登之矣,則以授於校官而常飭之。”

6.指責;斥責。

《紅樓夢》第一一○回:“還求奶奶勸勸那些姑娘們少挑飭就好了。”

清梁章鉅《歸田瑣記·致劉次白撫部書》:“繼聞此事,已奉中旨再三駁飭。”

7.用同“坼”。參見“飭散”。

II

shì

ㄕˋ

〔《五音集韻》賞職切,入職〕

通“飾”。

1.裝飾;修飾。

《晏子春秋·雜下十六》:“吾君好治宮室,民之力弊矣;又好盤遊翫好,以飭女子,民之財竭矣。”

吳則虞集釋引孫星衍曰:“‘飭’與‘飾’通。”

《呂氏春秋·先己》:“琴瑟不張,鍾鼓不修,子女不飭。”

高誘註:“不文飭也。”

畢沅校正:“飭與飾通,《禦覽》二百七十九作‘飾’。”

漢王充《論衡·答佞》:“上奢,己麗服;上儉,己不飭。”

2.巧飾;巧偽。

《戰國策·秦策一》:“文士並飭,諸侯亂惑。”一本作“飾”。

阅读:1746

●飭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