綰轂
(綰轂,綰轂)
1.控扼,扼制。
《史記·貨殖列傳》:“然四塞,棧道千裏,無所不通,唯褒斜綰轂其口,以所多易所鮮。”
司馬貞索隱:“言褒斜道狹,綰其道口,有若車轂之湊,故雲‘綰轂’也。”
清魏源《聖武記》卷八:“而臨清州綰轂南北水陸咽喉,有新舊二城,皆瀕運河東岸。”
李劼人《天魔舞》第七章:“破落街還是一條綰轂著好多條熱鬧街道的街,然而竟自破落至此。”
2.指交通要沖之地。
明徐弘祖《徐霞客遊記·滇遊日記六》:“而大士閣倚其端,龍潭、瀑布二水口交其下;一山之脈絡,皆以茲為綰轂雲。”
清錢謙益《山東濟南府德州知州謝錫教授奉政大夫外制》:“國家轉漕,仰給東南,而德州實為綰轂。”
章炳麟《焦達峰傳》:“故能平行湘漢,制其綰轂,桀然為義師樹樞,盛哉!”
阅读:1113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