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漢字/字典 > 險

簡體險字的筆畫:9畫;繁體險字筆畫:15畫。

(險,險)

I

xi·n

ㄒ〡ㄢˇ

〔《廣韻》虛檢切,上琰,曉。〕

亦作“嶮”。

1.險阻;阻塞。

《管子·勢》:“戰而懼險,此謂迷中。”

尹知章註:“方戰之時,懼有險礙。”

晉陸機《辨亡論下》:“其郊境之接,重山積險。”

唐韓愈《元和聖德詩》:“疆外之險,莫過蜀土。”

2.要隘。

《左傳·襄公十八年》:“夙沙衛曰:‘不能戰,莫如守險。’”

《梁書·武帝紀上》:“新壘、東墉,金湯是埒。憑險作守,兵食兼資。”

唐韓愈《送石處士赴河陽幕》詩:“鉅鹿師欲老,常山險猶恃。”

3.高峻。

《易·坎》:“天險,不可升也。”

孔穎達疏:“言天之為險,懸邈高遠,不可升上,此天之險也。”

元關漢卿《一枝花·杭州景》套曲:“浙江亭緊相對,相對著險嶺高峰長怪石,堪羨堪題。”

4.遙遠。

《淮南子·主術訓》:“是乘眾勢以為車,禦眾智以為馬,雖幽野險塗,則無由惑矣。”

高誘註:“險,猶遠也。”

5.艱難。

《楚辭·九歌·山鬼》:“路險難兮獨後來。”

《後漢書·黨錮傳·李膺》:“智者見險,投以遠害。”

李賢註:“見險難,故投身以遠害也。”

唐韓愈《舉韋顗自代狀》:“顯映班序,十五年餘,夷險一致,風猷益茂。”

6.危險。

《易·蹇》:“見險而能止,知矣哉。”

三國魏劉劭《人物誌·釋爭》:“險而與之訟,是押兕而攖虎,其可乎?”唐殷堯藩《關中傷亂後》詩:“去歲幹戈險,今年蝗旱憂。”

魯迅《朝花夕拾·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》:“這故事很使我覺得做人之險。夏夜乘涼,往往有些擔心。”

7.奇異。

《太平廣記》卷一九八引宋龐元英《談藪·沈約》:“均又為詩曰:‘秋風瀧白水,鴈足印黃沙。’沈隱侯約語之曰:‘印黃沙語太險。’”宋姜夔《續書譜·用墨》:“作楷則墨欲乾,然不可太燥,行草則燥潤相雜,潤以取妍,燥以取險。”

8.難以測度,陰險。

《荀子·正論》:“上幽險則下漸詐矣。”

楊倞註:“險,難測也。”

《呂氏春秋·去宥》:“對曰:‘謝子,東方之辯士也,其為人甚險。’”參見“險猾”。

9.邪惡。

《荀子·性惡》:“今人無師法,則偏險而不正。”參見“險膚”。

10.薄。

《爾雅·釋魚》:“蜠大而險。”

郭璞註:“險者謂汙薄。”

清俞正燮《癸巳類稿·誦佛經論下》:“操行無聞,輕險有素,毒螫滿懷,妄敦戒業,躁競盈胸,謬稱清凈。”

11.疾,迅猛。

《孫子·勢》:“是故善戰者,其勢險,其節短。”

12.幾乎,差一點。

宋侯寘《滿江紅·老矣何堪》詞:“失意險為湘岸鬼,浩歌又作長安客。”

《西遊記》第三十回:“不然,險被那和尚害了。”

沈從文《從文自傳·我讀一本小書同時又讀一本大書》:“我爸爸三歲時,在那裏差一點險被老虎咬去。”

II

ji·n

ㄐ〡ㄢˇ

〔《集韻》巨險切,上琰,群。〕

通“儉”。

少。

《荀子·致士》:“山林險則鳥獸去之。”

王先謙集解引郝懿行曰:“險,與儉古通用。儉,如山之童,林木之濯濯。”

III

yán

〡ㄢˊ

〔《集韻》魚銜切,平銜,疑。〕

通“巖”。

《史記·殷本紀》:“於是迺使百工營求之野,得說於傅險中。”

裴駰集解:“《屍子》雲傅巖在北海之洲。”

司馬貞索隱:“舊本作‘險’,亦作‘巖’也。”

阅读:1121

●險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