褚
褚字的筆畫:13畫;
I
zh·
ㄓㄨˇ
〔《廣韻》知呂切,上語,知。〕
亦作“帾”。
1.用綿裝衣服。亦指綿衣。
《漢書·南粵傳》:“上褚五十衣,中褚三十衣,下褚二十衣,遺王。”
顏師古註:“以綿裝衣曰褚。上中下者,綿之多少薄厚之差也。”
《說文·衣部》:“褚……一曰裝衣。”
2.指所裝的綿絮。
清王筠《說文句讀·衣部》:“以綿裝衣曰褚,此其本義也……因而謂所裝之絮為褚。”
3.囊袋。
《左傳·成公三年》:“荀罃之在楚也,鄭賈人有將寘諸褚中以出。既謀之,未行,而楚人歸之。”
楊伯峻註:“褚,音煮,裝衣物所用之囊。”
王引之《經義述聞·春秋左傳中》:“褚可以裝物,亦可以裝人。”
《新唐書·樊澤傳》:“﹝澤﹞舉賢良方正,次潼關,雨淖,困不能前。有熊執易者,同舍逆旅,哀之,輟所乘馬,傾褚以濟,自罷所舉。”
宋蘇舜欽《先公墓誌銘》:“八歲侍官穰下,據鞍吟詠,不廢編而置於褚中。”
4.儲藏。
《左傳·襄公三十年》:“從政一年,輿人誦之曰:‘取我衣冠而褚之,取我田疇而伍之。孰殺子產,吾其與之!’”杜預註:“褚,畜也。”
5.古代棺飾名。大夫以上所用的形如宮室緊貼棺身的棺罩。
《禮記·喪服大記》:“飾棺……素錦褚。”
鄭玄註:“大夫以上有褚以襯覆棺,乃加帷荒於其上。”
孔穎達疏:“素錦褚者,素錦,白錦也。褚,屋也。於荒下又用白錦以為屋也。葬在路象宮室也,故《雜記》雲:‘素錦以為屋而行。’即褚是也。”
陸德明釋文:“褚,張呂反。”
清王念孫《讀書雜誌·荀子六》“無帾”:“帾,即‘素錦褚’之褚。幠帾皆所以飾棺,幠在上象幕,帾在下象幄。”
《文物》1976年第10期:“一六七號墓出土的保存基本完好的棺飾,由裏外兩層細絹棺罩和中間一床編竹組成。緊貼棺身的為繡花棺罩,由數塊方棋紋和梅花紋絳紅色繡絹縫合,分罩頂和四面垂邊兩部分。罩頂長方形,四面垂邊為雙層邊緣,高14.5厘米,整個棺罩緊裹於棺上,形狀似‘蚊帳’……據文獻記載,上述棺飾中緊貼棺身的繡花棺罩叫做‘褚’。”
II
zhě
ㄓㄜˇ
〔《集韻》止野切,上馬,章。〕
古代稱兵卒。
《方言》第三:“楚、東海之間,亭父謂之亭公,卒謂之弩父,或謂之褚。”
郭璞註:“言衣赤也。”
清朱駿聲《說文通訓定聲·豫部》:“褚,卒也。從衣,者聲,或曰從衣從赭省,亦聲……按今兵役民壯以絳緣衣有題識‘勇’‘壯’字樣,此其遺制。”
III
ch·
ㄔㄨˇ
〔《廣韻》醜呂切,上語,徹。〕
1.同“楮”。紙的別稱。
《續資治通鑒·宋高宗紹興七年》:“始,豫僭位,作褚幣,自一千至百千,皆題其末曰:‘過八年不在行用。’”參見“褚先生”。
2.姓。
漢有褚少孫。見《史記·三代世表》及司馬貞索隱。
阅读:2550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