戴
戴字的筆畫:17畫;
dài
ㄉㄞˋ
〔《廣韻》都代切,去代,端。〕
“載”的被通假字。
1.把東西加在頭上或用頭頂著。
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。”
《莊子·讓王》:“於是夫負妻戴,攜子以入於海,終身不反也。”
《兒女英雄傳》緣起首回:“那天尊頭戴攢珠嵌寶冕旒,身穿海晏河清龍袞。”
碧野《我們的力量是無敵的》第五章:“高陵把大衣皮領豎得高高的,頭上戴了一頂日本大皮帽。”
2.引申指加物於面、手、胸等之上。
魯迅《朝花夕拾·藤野先生》:“其時進來的是一個黑瘦的先生,八字鬚,戴著眼鏡。”
巴金《春》六:“他戴的一副綠玉長耳墜接連地擺動了好幾下。”
趙樹理《登記》一:“有的用五個錢叫銀匠打一隻戒指,戴到手上活像金的。”又如戴花,戴紅領巾。
3.捧,舉。
《史記·魯周公世家》:“周公北面立,戴璧秉圭,告於太王、王季、文王。”
4.豎立。
唐段成式《酉陽雜俎·黥》:“從者驚覺,毛戴。”
5.尊奉,擁戴。
《書·大禹謨》:“眾非元後何戴,後非眾罔與守邦。”
《國語·周語上》:“庶民不忍,欣戴武王。”
韋昭註:“戴,奉也。”
唐韓愈《徐偃王廟碑》:“偃王雖走死失國,民戴其嗣,為君如初。”
清周亮工《〈理信存稿〉序》:“公家不至,為黎民患苦拱揖立談,不啻家人父子,邑人戴之。”
6.引申指感恩。
《三國誌·吳誌·朱桓傳》:“桓分部良吏,隱親醫藥,飧粥相繼,士民感戴之。”
宋王安石《上徐兵部書》:“戴執事之賜,此時為重。”
7.值,當。
《晏子春秋·雜下四》:“古之立國者,南望南鬥,北戴樞星。”參見“戴日”。
8.棺束。古時棺飾的一種,以其顏色、數目標示喪者的地位。
《禮記·喪大記》:“士戴:前纁後緇,二披用纁。”
《周禮·夏官·司士》“作六軍之事執披”漢鄭玄註:“披,柩車行所以披持棺者,有紐以結之,謂之戴。”
9.通“載”。行,遵從。
《淮南子·繆稱訓》:“倡而不和,意而不戴,中心必有不合者也。”
劉文典集解引王念孫曰:“戴,讀為‘載’。
鄭註:‘《堯典》曰:載,行也。’言上有其意而不行於下者,誠不足以動之也……《文子·精誠篇》正作‘意而不載’。”
10.通“載”。側。參見“戴目”。
11.通“載”。
周代國名。故址在今河南省民權縣以東。
《春秋·隱公十年》:“宋人、蔡人、衛人伐戴,鄭伯伐取之。”
杜預註:“戴國,今陳留外黃縣東南有戴城。”
陸德明釋文:“戴,亦作‘載’。”
12.姓。
阅读:2194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